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7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刘明阳表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
2023年1—6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730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比重达到71%,新增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54%以上。
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之一。传统电力市场可以反映风电光伏发电的电能价值,但未能反映其环境价值,对绿色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有限。
2021年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至今已接近两年时间。绿电交易是在传统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反映绿色电力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市场机制体系。
具体到价格方面,绿色电力价格由电能量价格和环境溢价组成,分别体现绿色电力的生产运营成本和环境属性。
有专家认为,现阶段绿电环境溢价可以理解为,企业为实现环境保护、践行社会责任并提升品牌形象多支付的价格。
然而,当前业界对如何衡量环境溢价缺乏统一认识。
一位电力交易从业人员告诉笔者,计算环境溢价的核心原则是,绿电价格以风、光不参与绿电交易时的上网电价为基础上浮,上浮部分为环境溢价。
风、光不参与绿电交易时是通过保障性收购或参加常规电能量市场化交易,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前者上网价格为燃煤基准价。目前各地的环境溢价也往往是将绿电交易价格与燃煤基准价或市场交易均价相减而得。
2023年3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庞博在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上分享,计算环境溢价时,简单地用绿电交易价格与燃煤基准价或与其他电源市场交易均价相减并不科学。绿电的环境机制需要使绿电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与传统化石电源公平竞争,绿电的环境溢价可以覆盖二者提供同质电能量的成本差异。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绿电已经在发电排序上占有优先“顺位”,而火电需要在绿电大发时“压出力”让出空间,调峰调频等成本应该由绿电承担。理想的环境溢价应该是市场交易电价减去绿电电能量成本再减去系统消纳成本。常规电源电价则应该包括电能量价格以及调节或容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