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动力电池竞争加剧 多公司发力大圆柱电池寻求破局

作者:李春莲 彭衍菘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一些非主流电池赛道,如大圆柱电池领域,已有多家厂商涉足生产,希望通过这种新的电池技术切入市场。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表示,目前,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规模尚未达到经济性的最佳水平,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进。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预计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经济性也将逐渐提升。

多家公司加紧布局

  大圆柱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是当前工艺水平下兼顾性能与经济性的优先方案之一。国信证券认为,大圆柱电池使用高镍正极、硅负极等高性能材料,推动电池性能朝向高能量密度、强快充方向发展。

  自特斯拉于2020年9月份发布4680大圆柱电池后,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国轩高科等众多国内电池厂纷纷涉足。

  有业内人士称,不同于方形电池,目前大圆柱电池市场暂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过已有多家厂商竞相布局。近期,金杨股份、蔚蓝锂芯、瀚川智能等多家厂商宣布,正加紧大圆柱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

  金杨股份7月18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是国内圆柱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细分领域龙头,在大圆柱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较早进行了研发,目前在开发客户数量20家左右,公司亦在进行有关产能建设。

  瀚川智能公开称,大圆柱电池产线已完成样线研发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亮相。

  “易拉罐大厂”斯莱克也加入其中,利用金属加工成型的工艺优势切入赛道。“公司有相当的技术积累,每分钟可生产4000多个易拉罐,通过这种工艺技术跨界电池领域,公司目前能每分钟生产200个4680大圆柱电池壳。”斯莱克证券事务代表介绍,“目前来说,还没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现在只是小规模的试生产阶段。”

  比亚迪也正在尝试小批量生产大圆柱电池。最近,其正对大圆柱电池相关设备招标进行公开招募,该设备主要用于大圆柱电池注液前的电芯烘烤。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的入局将推动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很多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布局4680大圆柱电池。”上述业内人士称,考虑到4680大圆柱电池的较高能量密度和成本优势,厂商们希望借此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性能动力电池的需求。

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应用前景来看,国信证券预计,2023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可匹配的市场需求为23GWh,其中储能/动力分别为0.3/22.4GWh;2026年预计全球大圆柱电池需求有望达到238GWh,2023年-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19%,而2026年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GWh。

  然而,大圆柱电池的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制造4680大圆柱电池有诸多难点。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琦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布局大圆柱电池产线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一次性投资大,另外,其技术工艺需保证电池产品性能一致性,也需经过大量技术工艺参数调整。”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刘琦表示:“大圆柱电池量产需同步加大力度匹配高容量层状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从而较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并实现经济性。”

  对于二三线电池厂商来说,这不失为一个赶超龙头企业的机会。于晓明认为,由于大圆柱电池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一些头部电池厂商可能会面临转型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二三线电池厂商通过加大技术工艺和研发投入,有望通过在大圆柱电池领域的积极布局来加强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头部企业的差距甚至实现超越。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