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美国油价网报道,2022年是低碳能源投资大幅增长的一年,全球低碳能源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去年也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需求大幅增长的一年,化石燃料对于维护能源安全仍然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对于增加化石燃料投资的呼声日渐高涨。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日前指出,由于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全球石油市场在今年晚些时候或将面临供应短缺。
虽然近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呼吁世界应逐渐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是去年以来发达国家却转而鼓励生产并使用化石燃料。例如,今年4月,德国关闭了该国最后3座核电站,但却扩建了一座煤矿。德国抛弃了核电这一低碳电力来源,反而扩大煤炭生产。美国联邦政府在替代能源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仍然坚持要求石油生产商提高石油产量。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表示,英国计划大力发展风能,目标是成为风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2022年英国天然气需求却创下历史新高。从这些表现来看,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似乎正出现倒退。
实际上,为了避免人们对能源转型的可行性产生质疑,破坏能源转型的成果,可再生能源背后的隐性成本问题甚少谈及,但是隐性成本问题是切实存在的。
对能源转型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能源转型的支持者仅仅基于所谓的平准化能源成本(LCOE),就吹嘘太阳能和风能比化石燃料更加便宜。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说法,平准化能源成本衡量的是能源装置的生命周期成本除以能源产量。这听起来很直接且简单,但实际成本并非如此。
能源平准化成本并不是一个全面的成本衡量标准,因为其只考虑了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前期成本和运营成本,却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成本: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的缺陷,如果风速很低,太阳光较弱,则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无法供应足够的电力,这时就需要依赖化石燃料发电弥补电力供应短缺,发电成本将提高。
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飙升的问题。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丹尼尔·耶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能源转型将带动矿业繁荣,因为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和矿物,然而这些产业所需的矿物尚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这意味着未来一些原材料很有可能出现短缺。
例如,全球第二大独立有色金属精矿贸易公司新加坡托克集团曾警告称,全球铜库存只够支撑全球5天的需求量,而且全球铜库存还将进一步缩减,未来可能只能支撑2.9天的需求量。全球铜库存持续短缺,甚至无法供应一周的需求,情况十分危急。由于铜金属供不应求,今年铜价将再创新高。但是除了铜以外,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所使用的其他原材料可能供过于求,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依然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
全球风机巨头西门子歌美飒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在风电行业供应链日渐趋近的同时,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变得越来越昂贵。美国拜登政府此前宣布,暂停对东南亚进口光伏面板征收过高的关税,原因是关税导致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一些新项目被推迟或取消。然而,这一关税豁免政策又被美国参众议员推翻,以支持美国本土光伏产业发展,未来美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将增加。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者坚称风能和太阳能成本低廉,但风能和太阳能行业目前的处境仍然十分艰难。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对于全球能源安全仍然至关重要。化石燃料的平准化能源成本或许会高于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但化石燃料的可靠性也更高,哪里需要就可以较为便捷地输送到哪里。
此外,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加工所需的金属和矿物等原材料比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所需的要少得多。考虑到实际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能既昂贵又不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