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暖风频吹。浙江省也统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下乡两项工作,制订出台《浙江省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发力打造全省域畅行无忧、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场景丰富多彩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浙江模式”。
《行动方案》提出了两个目标。
一是围绕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230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90万个,满足4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建设公共充电桩12万个,乡村不少于2万个。
二是围绕新能源汽车下乡“方便充、方便修、方便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销量100万辆以上,建成维保服务网点超500家以上。
为达成这一系列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完善标准规划体系、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激发乡村消费潜力五大举措。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向军透露,下一步,浙江省将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全省新能源汽车下乡工作,并将打造典型项目,统筹乡村点状、公路线状、城市面状,分类型、分区域打造10个示范县、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项目,全力打响“绿行浙江 有桩等你”的浙江品牌。
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供给
近年来,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60万辆,同比增长186%,比全国高了近90个百分点。今年1-7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9.36万辆,占全国比重6.4%,同比增长8.54%。
从区域布局看,初步形成“一湾一带”产业格局。全省百亿级以上汽车产业集群24个,形成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以温州、台州为核心的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
从企业培育看,重点企业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吉利集团加快电动化转型,2022年,在浙新能源汽车产量27.1万辆;合众新能源成为第一家年交付量突破15万台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年交付量达11.12万辆,成为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新造车企业。均胜电子、万丰奥特等6家浙江企业入围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三十强,数量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浙江省要如何从生产供给端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叶健松表示,浙江重点支持杭州钱塘区、宁波前湾区2大整车核心区,以及金华经开区、临海市2个整车协同区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供给,鼓励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浙江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同时,综合运用“415X”产业集群激励、首台(套)、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政策,从生产供给端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有力支撑。
擦亮“绿行浙江 有桩等你”品牌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换电站9691座、全省充电桩93320个,总量均列全国第三,带动浙江新能源汽车占比超40%,高于全国平均12.3个百分点。但充电设施集中在城市和高速沿线,乡村地区仅有1.3万个充电桩,占全省总量的14%,相较农村人口26.6%的占比,还存在明显不足。”周向军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将着重从三个加强来破解。
► 加强规划布局。要出台《规划指南》,主要突出四统一,即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应用场景;要推动延伸,以县域为单元,推动充电设施逐步向城区边缘、县城、乡村区域延伸;做到全面覆盖,实现公共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公共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 加强设施建设。点上,依托大型村镇、集中安置区、文化礼堂、广场、操场等密集场所,建设充电设施;线上,推进普通公路沿线、交通枢纽站场、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站、驿站、加油站、停车点等布局充电设施;面上,到2025年,全省乡村地区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
► 加强运行维护。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加强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建设运营主体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加强考评,评定一批优秀企业、星级充电服务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实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指导充电设施业主、社区管理单位、售后维保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教育培训。
周向军指出,下一步,浙江省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全速推动各个项目,全力擦亮“绿行浙江 有桩等你”浙江品牌,推动新能源汽车“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
聚焦“快省优”开展晾晒争先
《行动方案》里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中提到,开展“快、省、优”晾晒争先活动。如何做到“快、省、优”?
浙江省能源局局长陈衡治介绍,以快为先,推动“找桩快”,保障新能源汽车能够快速充上电。加强规划统筹评估,全面考虑用户需求,科学分布充电网点,合理配备充电桩数量;通过应用支撑评价,合理优化找桩流程,推动实现车主最短的时间找到桩、充上电。
以省为要,推动“费用省”,保障老百姓能够充上便宜的电。政府积极作为,省级层面有一揽子支持政策,也将支持优先采购绿电,市县层面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场地租金减免、补贴发放等政策;市场有序竞争,实现各充电运营企业充电价格的公开和透明,推动充电运营企业主动降低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优为本,推动“服务优”,保障用户体验能够可持续提升。完善服务设施配备,提升充电站环境,健全用户反馈、投诉机制;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维修、保养线上预约、快速响应、一体服务,打通维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新能源汽车维保服务网点500家以上。
“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找桩快’‘费用省’‘服务优’的赛马机制,推动形成各地、各充电桩运营企业‘拼时间’‘拼价格’‘拼服务’的比学赶超氛围,全力打响‘绿行浙江 有桩等你’浙江品牌,带动全省形成新能源汽车‘放心买’‘放心用’‘放心充’良好浓厚氛围。”陈衡治说道。
阅读延伸
国家能源局:
我国已形成品类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8月29日,国家能源局在浙江杭州召开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调研学习地方先进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从“十三五”初期几十万台增长到如今近700万台,增长超60倍,已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充电设施数量达到692.8万台,同比增长74.1%。今年1至7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4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6%,已超过去年全年充电电量。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兵表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有力抓手,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及当前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充分把握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深刻内涵,构建均衡完善的充电网络,建立优质可靠的服务保障,搭建规范有力的支撑体系,营造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推进智能先进的技术研发。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加强统筹规划布局,促进标准制修订和技术研发,推动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