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旋挖钻机“显身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进行中

作者:张紫悦 叶梦豆 庄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3-09-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旋挖钻机准备就绪,可以开挖。”8月28日一早,在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天府南—成都东线路工程20标段SN8009号塔位基础施工现场,上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确认KR150D型旋挖钻机稳固支撑在地面上后,通过对讲机向旋挖钻机操作人员发出作业指令。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台高13.46米的旋挖钻机开始作业。5个小时后,一个孔径1.4米、深15.8米的孔洞开挖完毕。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幅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供电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川渝一体化协同发展。

  由上海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川渝特高压天府南—成都东线路工程20标段新建双回线路46.26千米,组立铁塔92基,线路途经区域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现场作业点多、覆盖面广,安全管控面临极大挑战。该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六精四化”管理要求,推动机械化施工应用落地,提升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在全部92基铁塔基础施工中,施工项目部针对全地形砂土、风化岩等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了6种共9台不同类型的旋挖钻机,开展挖孔等基础施工。KR150D型旋挖钻机是其中的“主力”。它的体积比普通旋挖钻机小,重量也更轻,具有转场方便、无须组装等优点,可实现360度旋挖施工,一次挖孔最大直径为3.2米,深度为30米。

  施工项目部在前期复测和实地勘探后,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将27基塔的人工挖孔基础作业改为机械化开挖。“传统的人工开挖依赖现场地质条件,如果有地下岩石就无法进行人工开挖,须以爆破方式开挖,不仅进度缓慢,安全风险也高。采用旋挖钻机实现了‘深坑作业不下人’,避免了安全隐患,更加省时省力。”川渝特高压天府南—成都东线路工程20标段项目副经理李劲云介绍,采用旋挖钻机后,一基基础施工可减少80%的人工投入,只需一名指挥人员和一名旋挖钻机操作人员,施工时间也可缩短8天。

  为保证基础施工顺利推进,上海送变电公司对基础施工工序、机械化设备投入、人员配置、环保水保及安全文明施工等内容作了详细安排,明确了从开挖到浇筑每道工序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为基础施工的全面铺开确定统一、规范、科学的施工模式。

  8月28日,在丰裕镇的另一处基础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使用商品混凝土浇筑铁塔基础。“以往人工现场拌制混凝土,分层浇制的时间间隔容易超出允许的范围,不易控制浇筑质量。应用商品混凝土可以提高基础浇筑质量,一基基础施工可以少投入3人。”李劲云介绍,使用商品混凝土也能避免在现场产生大量废水或污染物,有利于提升工程绿色建造水平,精准控制工程品质。

  在商品混凝土运输道路勘查过程中,施工项目部发现途经的部分道路较窄,不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在铁塔基础浇筑前,我们主动联系途经村镇,对15条道路进行改建和拓宽,保障了混凝土及时运输到位,也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20标段项目总工习天为介绍。

  截至目前,川渝特高压天府南—成都东线路工程20标段施工人员仅用百余天便完成铁塔基坑开挖81基、基础浇筑73基。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