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自2021年6月三峡集团的新能源公司三峡能源在A股上市以来,华电、华润和中国电建等多家电力央企开启了分拆新能源业务上市之路。
2023年以来,中国电建、华润电力相继宣布将分拆新能源业务上市。更早之前,2022年年中,华电集团旗下的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就预披露了招股书。2023年6月15日,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通过上市委会议,华电将成为“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五大发电集团中首家整合新能源业务上市的发电央企。
近两年,能源电力央企密集筹备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融资渠道,募集资金,支持新能源项目开发,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华电新能披露,IPO拟募集资金300亿元,其中70%将投入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华润新能源IPO募集的资金约70%将用于建设超过30个风电场及光伏发电站项目。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并承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五大发电集团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主力,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市场占有率约40%。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国家电投新能源装机超过1.16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6781万千瓦,风电装机4841万千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014万千瓦,其中风电总装机5373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底,华能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截至2023年6月底,华电集团的新能源装机约4400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大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约3540万千瓦。
华电集团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并不突出,但在专业整合上市方面却先行一步。2020年11月,华电集团就开启了新能源资产重组。2022年3月,华电新能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筹划在A股上市。相比华电,其他四家发电央企的新能源资产尚未完全集中,分布相对分散。如华能集团有近一半的光伏资产在非上市平台,华能新能源公司、华能国际均有新能源业务;国家电投的新能源资产上市比例不高,中国电力、上海电力等多个上市平台均有新能源资产。
当前,国内风光装机超过8.5亿千瓦,要实现“双碳”目标,还需不断加大投入,新能源的开发资金需求量大,技术门槛较高。分拆上市,将极大增强新能源业务的融资能力。近年来,新能源作为优质资产,在国内资本市场备受追捧。另外,2022年5月,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华电、电建、华润等央企的新能源分拆上市,给其他发电集团打了个样。
如果发电央企分拆新能源业务上市趋势延续,那意味着证券市场上还会诞生更多新能源“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