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动化:阵痛与生机之下如何高歌猛进

作者:张雅慧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3-09-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步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随着补贴退出,在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答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汽车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市场化。本报对论坛上“新四化”概念的迭代与升级进行了详细梳理。详见6~7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行业也必须正视电动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重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包括保有量、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均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但从更宏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角度来看,增长过快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按照一般创新产品的市场普及规律,市占率达到15%~20%时,会进入快速增长和替代阶段,按照S型增长曲线看,市占率在20%~50%阶段,销量增长和普及率提升往往会超出预期。

随着市场发展,新增市场越来越小,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到2027年汽车市场将处于快速替代期。这将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短期结构性风险。对于汽车大省大市而言,汽车兴则百业兴,汽车业将直接影响投资、税收、消费和就业状况。

王青进一步指出,总量过剩问题目前并不是主要矛盾,而是要聚焦于结构失衡矛盾,解决思路在于实现融合互促发展。“依托新能源汽车消化燃油汽车过剩产能是有效途径;代工模式将是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组织方式;而解决整体产能过剩的关键则是优化产业政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指出,从国内趋势来看,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市场快速发展,也在全场景发力。总体上看,虽然各类技术路线都有所发展,实际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痛点。如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问题、低温问题、充电问题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用氢贵等,导致了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均衡问题,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发展不均衡、城乡布局不均衡以及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不均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

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产品创新与前沿技术提出:“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突飞猛进’,但我们还应冷静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混动汽车的渗透率远低于此前的行业预期。在迈向碳中和阶段,混动系统仍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汽车电动化,尤其是混动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技术壁垒还未突破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三电”产业大变革,突破关键性技术壁垒也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表示,目前电驱动将是电动汽车产业的重点布局方向。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产业,电驱动的技术进步更多来自于材料器件层面,以及与整车的配套发展。

中汽中心首席科学家、新能源专项总工程师、新能源检验中心总工程师王芳在会上分享了关于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思考与实践:“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遇到事故的数量必然会增加。目前电池安全主要从3个方面来考量:第一,从全流程看;第二,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第三,从全场景来看。”

作为整个汽车最重要的一部分,底盘技术也在快速迭代,从传统的底盘到电动底盘,再到现在的智能底盘。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市场战略与产品管理副总裁张连冲表示,未来博世开发的底盘,可以让车辆实现高智能、高效率、更稳定、更灵活、更舒适的运动控制性能,从而提升整车性能。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