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起点研究院(SPIR)预测,到2025年中国钠离子电电解液需求将超过13万吨,2030年将超过160万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增长空间巨大。
起点钠电关注到,近期电解液头部企业珠海赛纬IPO传来新进展,将于9月15日在深交所首发上会,其招股说明书也透露了在钠电领域的布局进展。
珠海赛纬自2015年开始进行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开发,并对相关的电解质和添加剂进行自主合成,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并实现小批量销售。
公司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分为储能类和动力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2020-2022年公司铝塑膜及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03.24万元、151.54万元和 128.16万元。
客户方面,公司已与英国钠离子电池企业Faradion公司开展合作,为其进行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开发;公司还接受华为的付费委托,为其开发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此外,公司还与比亚迪、中科海钠、蜂巢能源、远景动力、湖南立方新能源、超威创元、天能新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海四达、珠海科创能源等头部钠离子电池企业开展电解液配方开发合作,相关产品已在中试过程中,部分已实现产品销售。
技术方面,珠海赛纬已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方开发以及电解质和添加剂自主合成方面取得重大成效,获得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另有 5 项发明专利正处于专利审查阶段,并储备了 NaPF6、NaFSI、NaPO2F2、NaODFB、NaBOB、NaDFOP、NaTFOP 和 M156 等 8 种核心电解质钠盐及添加剂的制备技术。
公司通过分子结构模拟,独立设计多款钠离子电池添加剂,其适配于普鲁士白及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高温存储性能和长循环性能,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已进入中试阶段。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一种钠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等专利技术处于试生产阶段;非水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和含氟表面活性剂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专利技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本次IPO,珠海赛纬拟募集10亿元,其中合肥赛纬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龙桥化工园,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实验楼的装修、购置软硬件设备、完成人员引进和培训、试运行等,将对包括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开发在内的6个方向进行课题研发。
目前,珠海赛纬关于钠电的在研项目有两个,一是抑制钠离子电池循环产气电解液的开发,目前已完成 4 种新型添加剂分子结构M133、M137、M143、M189 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评测,并测试了其对三元层状钠离子电池首效、倍率性能、高温产气、低温充电等性能的影响,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
二是M133、M189、M143 等新型钠盐添加剂的制备,目前已完成钠盐型添加剂 M133、M189、M143 的设计、小试合成工艺开发,并进行电池性能评测。
为保障锂盐及未来钠盐的供应,2022年8月28日,珠海赛纬还与多氟多共同出资设立了河南百川,注册资本4.5亿元,其中珠海赛纬认缴出资6000万元,占13.33%的股权,河南百川主营业务为生产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六氟磷酸钠。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应优先保障公司需求;如合资公司未来双氟磺酰亚胺锂、六氟磷酸钠上线产出后,产能也将优先保障公司需求。
据起点钠电了解,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钠离子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原理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一样,也是由溶剂、溶质和添加剂组成,主要区别在于溶质由六氟磷酸锂替换为六氟磷酸钠。
当前,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展开布局的企业主要包括天赐材料、新宙邦、比亚迪、昆仑化学、多氟多、丰山集团、蓝固新能源、钠创、传艺等,随着钠离子电池量产化时代到来,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展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