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以前这座充电站只有2台充电桩,有时候赶上人多还得排队。今年这里扩建成了4台桩,几乎没再排过队,方便多了。”8月29日,北京市顺义区电动汽车车主王超说起由顺义供电公司完成的北石槽供电所院外公共充电站迁址优化工作时,连连称赞。
目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60万辆。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满足客户充电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市民绿色出行。2011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建设充电设施超过1.5万台,服务范围覆盖了高速公路、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等各类场所,形成了“城际全贯通、城乡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的充电服务网络。
持续优化充电服务网络
通州区潞城镇前疃村紧邻潮白河大堤,森林覆盖率高,是京郊旅游的热点区域。今年7月,国网北京电力在前疃村安装了14台公共充电桩,满足了来往游客和本村村民的出行充电需求。
“‘五一’假期,我们在京港澳高速窦店服务区配置了一辆移动式应急充电车,最多可同时为6辆电动汽车充电,有效缓解了假期期间充电站的排队情况。”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处长王洪彪说道。为做好节假日出行高峰的充电服务保障工作,每当节假日来临,该公司都会提前制订运维服务保障方案,预判客户充电需求,在重点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增设临时充电设施,缓解排队充电现象。
近年来,国网北京电力持续做好运维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该公司累计完成约7000台充电设施改造升级、384台充电设施迁址优化。此举使该公司充电设施故障率从1.65%降低到了0.93%,提高了充电设施服务保障能力。
“这台充电桩是450千瓦,我们的车早上充满电,每次进站之后再用10分钟左右补电,一天下来电量足够了。”8月31日,在永定门公交充电站,刚刚完成充电的公交司机王师傅介绍。
除服务城市公共充电领域外,国网北京电力推进公交、环卫等专用领域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与北京公交集团累计建设201座公交充电站、1163台充电桩,为北京市8200余辆电动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
积极破解居住区充电难题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居民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随之增长。建设居住区充电设施是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北京市充电设施建设的难点,但小区无固定车位、配变容量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居住区充电设施的建设布局。
为此,国网北京电力围绕保障居住区充电设施用电报装接电工作,主动推动新建小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开展存量直接供电小区低压设施改造,加快推进高压自管小区的电力设施改造升级,通过一系列举措破解当前的居住区充电难题。
“小区里的公共车位安装了充电桩,现在我们能在小区给汽车充电了,真是方便。”8月20日,顺义区浅山香邑小区居民王向东高兴地说道。
浅山香邑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过去居民只能去外面的公共充电站充电。在国网北京电力的统一部署下,顺义供电公司针对此类小区的充电需求,主动与政府部门、物业、车主、充电运营商等相关方沟通,搭建信息互动平台,在不具备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小区内,利用公共停车位建设公共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
新技术应用于充电设施建设
“结合首都电网发展,我们创新打造了车网互动平台,在电网侧对接调度接收电网调控需求,在市场侧对接华北辅助服务市场参与电力交易,在负荷侧接入充电设施,聚合北京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等可调负荷资源。这些举措实施后,对释放电网现有资源,保障车辆充电安全,提升绿电消纳能力,助力实现电网削峰、解决电网局部重过载等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主任宋鹏介绍。
据了解,国网北京电力车网互动平台目前已累计接入充电桩5.8万台、设备总容量164.2万千瓦,通过聚合电动汽车负荷,参与华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累计消纳绿电3225万千瓦时。
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国网北京电力打造的充电示范站满足了经开区自动驾驶汽车的充电需求,也为进一步开展超级充电、车网互动、无线充电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安装的车牌识别一体机和交费机等智能化设备,该充电站实现了车辆自动识别,并通过配置了智能地锁等解决了燃油车占位难题。
同时,国网北京电力积极开展新型充电桩设备研发工作。在通州区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产业园,陈列着移动式充电桩、480千瓦大功率充电设备、公交全自动机器人等新型充电设施。“移动式充电桩将充电设备安装到可移动的机械结构上,实现一桩服务多车位。480千瓦大功率充电设备可提供15分钟充电、400千米续航补充服务。公交全自动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插枪操作,为未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解决方案。”华商三优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介绍。
目前,国网北京电力按照北京市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将地区充电设施发展与电网规划相结合,助力北京市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充电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