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雅砻江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发布时间:2023-09-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9月12日,雅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雅警江公司”) 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数字能源”)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并正式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战略性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将推动解决全球最大的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智能建设、智能运营等复杂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水风光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并向全球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图片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到2030年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但由于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大规模集中接入不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将风光新能源近接入,利用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平抑其出力变化,将风光新能源转化为优质电能,是实现风光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重要途径。

  雅砻江流域作为中国确定的首个特大型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具备新能源项目规模大、海拔高、生态保护要求高、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建设运维管理的难度和挑战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需要不断探索水风光蓄一体化优化运行的机理、不断研发高适应性的智能建设运维关键技术和产品,为中国其他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强强联合,共同打造联合创新中心

  为响应双碳战略目标,雅砻江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共同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运维、电站运行安全及节能、气象大数据模型AI分析、光储发电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旨在将华为产品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与雅砻江公司丰富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经验相结合,为全球能源行业客户提供涵盖能源、通信、信息化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雅砻江公司作为清洁能源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加快推进中国首个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发。示范基地开发建设中,风光新能源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水电的显著特点,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针对性专题研究,破解建设、经营和发展中的难题。

  华为数字能源秉承“比特管理瓦特”的理念,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致力于构建以光储为主力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源-网-荷-储”以及多能互补真正结合起来,使新能源从增量主力发电走向整网存量主力发电,从而驱动化石能源走向清洁能源。

  建设技术高地,数字化运营破解行业难题

  在清洁能源基地场景中,存在高海拔、高寒、昼夜温差巨变的复杂环境,其面临着风光新能源智能建设、水风光一体化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问题。

  联合创新中心针对光伏电站在建设及运维、运营期的痛点难点问题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经营管理+运营生产”相结合的数字化能力,赋能光伏电站智能化运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孪生、智能诊断等手段,构造光伏电站全域感知、全息复制,实现对电站、分区、子阵、设备及运行状况三维精细化管理,打造大而易管、易管且安全、安全并全面领先的智能化电站。

  同时,联合创新中心将针对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前沿技术孵化及应用创新,大力推动雅砻江公司水风光互补绿色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雅砻江清洁能源品牌,并为行业提供稳定并网、极致安全、智能运维、更高收益的清洁能源基地的创新解决方案。

  同时,联合创新中心将强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合作,与业内生态伙伴携手攻坚场景痛点,针对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进行前沿技术孵化及应用创新,大力推动雅砻江公司水风光互补绿色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雅砻江清洁能源品牌,同时为行业提供稳定并网、极致安全、智能运维、更高收益的清洁能源基地的创新解决方案。

  据悉,示范基地建成后,每年可贡献绿色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超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本次联合创新中心挂牌仪式是雅砻江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业内首个针对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的联合创新中心,其将着重研究和解决示范基地中水风光储的智能建设、运管等关键技术与方案。面向未来,双方将持续携手,持续创新,为行业提供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各行各业攻坚场景痛点及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思路,树立示范标杆。


分享到:

关键字:华为数字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