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专访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光储充一体化是未来主流 收益比传统充电站高20%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23-09-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能链智电(NAAS.NASDAQ)在赴美上市后的第二年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在6月,能链智电控股收购香港太阳能光伏产品一站式服务供应商——香港光电,切入香港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开发、建设及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第二件是在8月,能链智电发布公告,拟以6640万美元全资收购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瑞典Charge Amps。

  “充电行业很快会迎来下一个春天。”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对当下充换电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

于翔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过去数年,行业内TOP5的充电运营商市场份额一直在变化,从2018年的89.2%下滑至2022年的69.8%。这是充换电市场快速发展后的结果,头部充电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被稀释,大量新进入者的加入亦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中有着太多的机会。”于翔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扶持、技术的成熟都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行业中。作为头部企业来说,并非不想快速建设,而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整体速度不见得比小企业更快。”

  TOP5充电运营商市场份额的下滑,在业内被视作正常的趋势。

  于翔认为,从整个市场的投资额来看,没有任何单一企业能够承担得起。“如果类比传统能源的加油站,那没有任何一家加油站企业能够在市场份额上超过30%。”

  当前,充换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固化,更强调精细化运营的第三方互联互通平台正成为行业新军参与其中。

行业春天将至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74.4万辆,同比增长44.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8.3%,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保持稳步攀升。

  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年底,为自2014年我国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以来,继2017、2020、2022年后的第四次延续。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有望在多重因素驱动下继续保持增长,同时这也将带来更多的充电需求,促使充换电市场维持高增速的发展态势。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2年底,我国存量车桩比为2.5:1。伴随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增长,充电桩产业链有望迎来风口,充电桩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而在这之前,充电站盈利依然是一个难题。

  “我认为,前期大家提到的盈利难,可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于翔分析称,前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多,总体处于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但今天保有量增多、充电桩的增速快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了。此外,伴随着经济复苏,过去长时间无法出门而使得出行频率降低的情况会结束。

  于翔向时代周报记者举了一个A级车的例子。“A级车(新能源)单公里费用大概在0.16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实际上还是有3到4倍的成本优势,这是不可磨灭的。”他说,“电价上涨源自于国家对电价的调控,并非行业涨价。关于盈利难的问题,现在我认为反而不是问题了,随着市场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大家马上会迎来这个行业的春天。”

  作为充电行业专家,于翔过去曾提出限制充电行业发展的“四大因素”,分别是场地、电力、设备以及建成后的服务。直至如今,充电桩设备技术日渐成熟、第三方互联互通平台进入行业后使得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而行业的发展也令场地因素发生了变化。

  “电力因素依然需要改变。”于翔表示,中国电网是全球最发达、建设最好的电网,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支撑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个角度下,新的技术应用、新的产品应用,都需要快速地与市场、行业进行结合,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结果。

  充电站场地的供需关系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几年前,推充电桩的时候感觉遍地是资源,但现在场地资源越来越少,尤其是在核心城市。企业或者个人想参与的难度变得更大。”他说。

  但在于翔看来,这样的变化并非坏事。

  “这张网络(指充电桩覆盖区域)正在快速地向城乡扩散。不管是现在的县域、镇域还是村域,我们都需要公共充电桩去解决问题。希望大家不要只盯着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的小区域,也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县城、甚至是乡村去形成一张大的网络。”他说。

光储充一体化是未来形式

  即便于翔看好充电行业的未来,但当前部分企业盈利难是不争的事实。庆幸的是,盈利难的问题已初步出现解决方案。

  “现在是投资光储充一体化的好时期,也是充电站未来抵御风险的最好方式。”于翔表示,光储充一体化是充电站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式,且盈利能力胜于传统充电站。

  光储充一体化的形式,除了可以为原有充电站增加盈利来源外,亦能减轻发展速度不匹配的电网建设压力。

  “为什么会出现光储充的概念?是因为我前面提到关于电网压力的问题。首先这能够解决一部分电网的问题,而储能又是动态增容和削峰填谷的最好工具,加上现在锂电池技术成熟,储能产品价格已进入稳定阶段。”他说。

  于翔做过相关的测算。“如果直接进行光储充一体化站点的建设,只比传统充电站建设成本高20%左右,但收益上要比传统充电站高40%。计算下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整体收益要比传统充电站高20%。”他说。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光储充一体站之所以能够产生高于传统充电站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储能上可为充电站提供至少一次的峰谷差或平谷差的放电过程,而储能的电来自于光伏发电,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本较低。

  只不过,光储充一体站较传统充电站更高的投资门槛,决定了这门生意不是能轻松参与的。

  时代周报获悉,近期能链智电获得2.04亿元储能订单。据能链智电方面预估,随着2.04亿元储能订单的陆续交付以及全球收购的完成,2023财年净收入将在5至6亿元之间,实现翻倍的高增速。

  于翔表示,光伏、储能、充电站单纯拆开来看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而能链智电的主业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光伏和储能又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极其看好光储充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能链智电2023年上半年订单量高达9820万单,充电量为22.51亿度,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12%。其中,在二季度的收入构成中,能链智电的线下及创新服务收入占比高达53.4%,为历史首次超过50%。截至6月30日,能链智电累计覆盖充电枪65.2万把,充电站6.2万座,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0%和59%。

  从能链智电的财报表现不难看出,充电行业正在呈现服务集中化的趋势。于翔认为,未来的充电产业会出现“资产分散、服务集中”的现象,“持有资产的企业可能会有20万家、30万家,但是最终提供服务的企业可能只有几家。”

  持有充电站资产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与充电站的门槛较低息息相关。由于充电站的安全性,较高但门槛却远低于加油站,因此私人充电桩既可以给自家电动汽车充电,在闲时也可以转为共享充电桩提供充电服务。

  今年的海外并购动作则加速了能链智电全球化的布局。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除中国以外的最大市场,开发欧洲市场是能链智电海外业务的第一步,我们也希望通过欧洲的桥梁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带到全世界。”于翔总结道。


分享到:

关键字:光储充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