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储能标准 返回

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2023-09-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市监标技发〔2023〕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相关部署,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引导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形成一批标准化、高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联合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内容

  优先试点已发布、研制中的国家标准,配套应用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一批推动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应用的“标准群”。详见《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实施方案》(附件1)。

  二、申报条件

  试点申报主体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制造业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或制造业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的联合体。已经牵头承担2022年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的制造业企业不得牵头重复申报。

  (二)申报主体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有行业特殊情况的,允许法人的分支机构申报),近三年经济效益较好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

  (三)申报主体应当具备推进标准应用试点建设的专职标准化团队或人员,具有实施标准应用的基础设施。

  (四)申报主体已开展相关智能制造标准(包括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等标准)应用工作,取得初步效果。

  (五)申报主体愿意主动配合开展现场评估和宣传总结,积极推广标准应用经验。

  (六)申报主体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特大环境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组织实施

  (一)申报主体可参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申报书》(附件2)编写申报材料,应当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能从标准应用实践方法、实践成效等方面提供借鉴,引导创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配图说明。

  (二)标准应用试点的标准范围参见《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其中重点试点标准参见《智能制造重点国家标准清单》(附件3)。

  (三)每个企业只可单独或者联合申报一个项目,申报主体对企业资质、项目申报书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项目相关证明材料。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牵头,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申报项目的推荐工作,于2023年10月8日前将《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4)行文报送至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并将加盖地方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效公章的《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申报书》《项目推荐汇总表》(纸质材料一式四份,电子材料刻录光盘)邮寄至应用试点工作支撑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项目不超过10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项目不超过5个。

  (六)推荐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优先推荐标准化工作基础条件好、标准应用成效强的项目,并充分考虑行业覆盖面。

  联系人及电话: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 刘大山 010-82262927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 赵奉杰 010-68205630

  支撑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何宏宏 010-64102797

  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

  附件:1. 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实施方案

  2. 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申报书

  3. 智能制造重点国家标准清单

  4. 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推荐汇总表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3年9月4日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