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隆基引战,晶科还击 技术分歧下光伏霸主酣战

作者:曹恩惠 实习生赵嘉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3-09-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未来三到五年,谁会是光伏电池技术的主流?

  这是最近国内光伏行业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加入讨论的双方目前已经形成两派,一边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TOPCon派,另一边则是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为代表的BC派。

  拱火者,当属隆基绿能。

  当业内还停留在N型时代中的市场份额究竟是TOPCon大,还是HJT(异质结)大的讨论时,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于9月初的一场业绩交流会上没按“常理出牌”:“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5至6年,BC电池技术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包括现在的双面和单面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其实都指向了BC电池。”

  上一次抛出这类笃定的观点时,隆基绿能在单多晶之争中取得了胜利。

  由此,身为TOPCon技术“带头大哥”的晶科能源,必须接受引战。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三五年的时间足以左右兴衰成败。

产能争霸

  2023年SNEC光伏展后,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有感而发,一篇《把硬仗的氛围感拉满》的公开文章,在业内广为传播。

  文章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是时候,搞点大的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SNEC光伏展会期间,晶科能源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将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产能。

  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称,“晶科想再造一个晶科”。

  不难理解,回归A股后的晶科能源终于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站在了平等的融资渠道上,该公司终于不再因为过去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成本高企而无法施展手脚。

  因而,在资本的加持下,晶科能源终于有了从隆基绿能手中夺回组件出货第一宝座的底气。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凭借30.8GW的组件出货量,超越隆基绿能成为全球第一。为此,其还顺势上调了全年度的出货目标至70-75GW。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两年,晶科能源整体产能的增速并不缓慢。

  2021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分别为32.5GW、24GW、45GW;2022年底,该公司上述三类产品产能则分别增长至65GW、55GW和70GW。而到了今年底,其预计产能规模更甚——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将分别达到85GW、90GW、110GW。

  产能三年翻倍,晶科能源毋庸置疑是当前产能扩张军团的霸主之一。

  这背后,其垂直一体化扩张策略十分明显。

  晶科能源浙江海宁尖山一体化基地,是目前该公司典型的一体化项目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场看到,从硅片、电池,到组件等多个生产环节,很多生产流程、工序得到合并,数字化管理平台正在被引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尖山基地是晶科能源N型TOPCon技术的“超级工厂”之一。而对于上述早已官宣的山西一体化垂直项目,晶科能源则更是倾尽全力。

  “全公司正在尽全力推进山西超级一体化N型大基地项目。”晶科能源投资者关系总监魏添近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打造一个晶科的升级版。到今年年底来看的话,晶科能源70%以上都会是N型TOPCon的产能。”

技术分歧

  隆基绿能抛出看好BC技术路线观点的当天,晶科能源的股价反应实则并没有那么难堪。

  但技术讨论却持续发酵,以至于主推TOPCon技术的晶科能源不得不找一个正式的发声场合来回应。

  事实上,技术之争的激烈程度远比市场份额之争更残酷。

  过去十几年,在全球组件出货老大之位上,无锡尚德、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都曾轮流坐过。可一旦技术路线选错,错失的不单单只是市场份额。

  在隆基绿能官宣表态后的一周时间,晶科能源主办的第二期名为“浦江夜话”交流会备受关注。延续着其对N型TOPCon技术的主推宣传和产业化进程的探讨,今年这场交流会的话题多了些许火药味,矛头自然指向引起争论的BC技术。

  “我们坚定认为,TOPCon在过去一两年、现在、未来三到五年依然是主流的路线。”晶科能源CTO金浩抛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包括TOPCon、BC在内,其单晶结构的效率天花板都能超过28%;第二,谁更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产业化,从成本来讲,TOPCon在过去、现在、未来三到五年依然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第三,TOPCon(量产设备)实现难度相对比较低,BC不仅成本高位,而且实现难度更高。

  金浩进一步认为,“BC是平台化的产品,基于TOPCon的TBC,在新型技术路线上,我们发现它对设备的应用和BC高度一致,但是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依然并不认为它将会成为一个绝对的主流。”

  作为晶科能源主管技术的一把手,金浩的表态并不令人意外。

  在过去一两年里,当N型技术路线之争沸反盈天时,晶科能源的选择似乎带有着偏执狂的影子——即便同行竞争对手大多坚持多种技术路线储备、并举,晶科能源却“梭哈”TOPCon。

  实际上,这一两年的争论下来,市场在给予晶科能源TOPCon技术丰厚的订单之时,也并没有宣判其他技术路线没有未来。

  “每家企业都在寻求自己的技术终极,TOPCon、HJT、BC,甚至更远的钙钛矿。”一位光伏资深从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终极技术从来没有答案,但会成为从业者的一种信仰。”

  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而言,技术之争的口水仗并不会停止。然而,争论不是为了抨击,而是为了下一个进步。

  无论是TOPCon,还是BC,就光伏产业降本增效的命题而言,它们都还没有给出最终的结果。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