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氢燃料电池产业与发达国家比仍存不足

作者:赵姗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3-09-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日前举行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包括制、储、运、加、用环节,氢气安全高效储运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在氢能储运技术上有所进展,但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

  陈学东介绍,纯氢储运路线是目前主要发展的路线,包括常温高压气态氢(主流)、深冷常压或低压液态氢、深冷-高压超临界氢、带压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在气氢站方面,大容积IV型储氢瓶组、高压大流量氢气压缩机、紧凑型氢气预冷器、高压临氢阀门尚不能自主设计制造;氢液化方面,我国大规模低能耗氢液化工艺、氢膨胀机仍存在技术瓶颈,紧凑型冷箱换热器、深冷液氢球罐还处在开发阶段;液氢站方面,我国示范应用起步较晚,液氢潜液泵、往复泵、阀门、汽化器等关键装备尚不能自主设计制造;车载用氢方面,70MPa车载IV型瓶及瓶口组合阀、车载液氢瓶在国内尚处于产品样机阶段;公路运氢方面,我国亟须研发50MPa大容量IV型瓶管束集装箱,满足高效运氢需求。

  在陈学东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通过持续政策支持和投入,我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已形成竞争优势,产业链配套齐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主要国家和地区出于不同发展逻辑,均在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