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斑斓的秋景牵引目光,果实的甜蜜醉了心田。初秋9月,是新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强调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在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进程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加大力度支援新疆工作。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公司部署要求,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优化供电服务助力民生改善,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疆电外送,充沛电能惠及四方
现在,浙江杭州已进入“亚运时间”。9月18日,夜幕降临,杭州奥体中心璀璨的灯光照亮夜空,亚运氛围瞬间拉满。4000千米之外,新疆哈密市、巴楚县的风和光正持续转化为绿色的电能,成为亚运史上首次竞赛场馆100%绿电供应的重要力量。本届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绿色电力交易累计交易电量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6万吨。新疆,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绿电供应量最大的省份。
让新疆的风光点亮亚运的灯光,正通过±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为现实。随着特高压纵横神州,疆电外送的范围已拓展至20个省份。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疆电外送,在支撑全国电力保供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全国能源版图上看,新疆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储量全国第一,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从政策优势上看,新疆是“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
正是因为疆电外送通道的建设,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以转化为电能,“风风火火闯九州”。2010年,疆电外送第一通道750千伏哈密—敦煌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新疆电网结束孤网运行,实现了与西北电网的互联互通;2013年6月,疆电外送第二通道750千伏烟墩—沙洲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至300万千瓦;2014年1月,新疆首个特高压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天中直流)建成投运,开启大规模疆电外送序幕;2019年9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吉泉直流)建成投运。至此,新疆形成了“两交两直”疆电外送四通道格局,疆电外送能力达2400万千瓦。
“每一次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的建成,都带来了外送电量的飞跃。”新疆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张新伟体会很深,“第一条750千伏线路投运当年,疆电外送电量达2.7亿千瓦时;天中直流投运当年,疆电外送电量首次破百亿千瓦时;吉泉直流投运的第二年,疆电外送电量直接突破千亿千瓦时。”
截至今年7月底,疆电外送电量累计达6887.37亿千瓦时。以电为媒,新疆在全国能源电力保供版图中的位置也愈发突出。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我们加大疆电外送月度交易、多日交易组织力度,新增外送交易31批次、电量74亿千瓦时。”国网新疆电力调控中心计划处副处长左成磊介绍,今年在疆内用电负荷稳步增长、新增常规能源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国网新疆电力最大限度支援了全国电力保供大局。
目前,±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开工建设。这条2200余千米的特高压新通道投产后,每年将有超过36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从哈密出发,7毫秒抵达重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活力。
如今,新疆电网“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格局已成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也更加高效自如。在全国保供“一盘棋”中,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以高效开发利用,充沛电能惠及四方。
能源转型,“追风逐日”向绿而行
乌鲁木齐达坂城被称为“中国风谷”,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年蕴藏量达250亿千瓦时,理论风电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
9月12日,在新疆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达坂城二场,项目经理马建国忙着即将开始的技改升级工作。“这片风电场1992年建成,通过技改升级,场站1.5兆瓦的风机将全部更换为6.7兆瓦的风机,发电能力可提升8倍,二场的装机规模也将从90.3兆瓦提升至221.5兆瓦。”马建国干了14年风机运维,见证了风机从零星分布到铺满戈壁的达坂城风电奇迹。
从达坂城向东300千米是木垒县光伏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750平方千米,规划光伏发电规模3748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投运133万千瓦,入驻企业13家,2022年发电量16.64亿千瓦时。”木垒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陆秀蓉介绍,今年木垒县还将开工建设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360万千瓦。
如今在新疆,“追风逐日”正酣,“风光”加速发展。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目前新疆建成了哈密千万千瓦级,以及准东、达坂城、准北、环塔里木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2219万千瓦提升至目前的5228万千瓦。2022年,新疆新能源发电量76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5%。
“今年,新疆地区新能源发展显著提速。”国网新疆电力调控中心水新处专责丁碧薇介绍,“上半年新疆就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01.7万千瓦,是去年同期的10.5倍。”
“新疆新能源呈现规模化、基地化开发特点,新能源建设由快速布局推进阶段进入加速建成并网阶段。”新疆电力经研院专家余中平说,当下,国网新疆电力积极服务“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开发,推动以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风光加速发展的背后,是新能源发电的高效并网消纳。
“我们四场场站于2021年12月30日吊装第一台风机,31日就实现了并网,速度超乎想象。”马建国对供电公司的服务赞不绝口。
“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新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7.2%,新能源发展实现‘量率双升’。”丁碧薇告诉记者,国网新疆电力多举措推动新能源供给和消纳,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服务,开辟接网工程“绿色通道”,推动配套电网工程和新能源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时坚持新能源发电优先调度,推动新能源最大限度利用和优化配置。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联网”、省内主网架“补强”……加快“电力高速公路”建设,是畅通绿电消纳的重要一环。
9月3日,在750千伏巴州—铁干里克—若羌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流动式起重机将高67.2米、重43.64吨的铁塔缓缓吊起,拉开铁塔组立序幕。“工程投运后将有力支撑新疆电网第三交流外送通道的建设,推进新疆和青海大电网互联,提升电力外送能力。”业主项目经理李俊说。
国网新疆电力建设部建设管理处处长徐世玉介绍,新疆加快完善主网架,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1至8月共续建、新开工新能源送出工程42项,建成投产工程22项。
风光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高比例大规模并网后,会给电网运行带来挑战。如何应对?在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我们找到了答案。
9月11日,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倒送电一次成功。当天9时53分,电站一号和二号主变压器并列运行。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良平介绍,电站建成后,将接入新疆电网承担调峰、调频等任务,成为配合西北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巨型充电宝”。
绿色触角也在向农业、旅游、交通等用能领域延伸。
目前,国网新疆电力服务8个全电景区,总用电容量24.97万千伏安;完成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34座廊桥桥载电源替代辅助动力装置改造;累计建成479座电气化农业大棚。今年1~7月,国网新疆电力还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量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
“年初,我们推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十项服务举措,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深化能源消费侧服务。”国网新疆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副处长马磊说,目前他们正科学、稳妥推广电能替代,组建“供电+能效服务”专家团队,为200家典型工业企业及634家公共机构提供能效诊断和节能指导服务。
从能源供给到能源消费,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天山南北,绿色之风正在劲吹。
赋能发展,富民兴疆动能十足
今年4月,祖国最西端群山中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勒村的48户村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可以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网电了。受制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帕米尔高原最后一个没有通上大网电的村子,村民长期靠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塔什库尔干县供电公司克服该村位置偏僻、交通运输不便等难题,加紧推进皮勒村通大网电工程建设。该村幼儿园教师麦麦提江对通电充满期待:“大网电接入后,孩子们就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冬天也能用上电采暖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政府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福祉等方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农村电网较为薄弱的问题,国网新疆电力以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改造为主线,推动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服务广大客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截至今年8月,新疆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5%。
坚强电网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更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如今,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已建成“全电景区”,400家餐馆、民宿全部使用热水器、电采暖。今年,旅游业带动禾木村400户家庭实现就业,当地1709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
为助推乡村振兴,国网新疆电力积极落实公司援疆工作部署,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累计向全疆77个村(社区)派驻1167名驻村干部,投入爱心捐赠资金4030万元,直接帮扶人口10.47万人。该公司还围绕帮扶县特色产业,持续打造“阳光一家亲”品牌,推动当地产品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实施消费帮扶超1.3亿元。
实现富民兴疆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网新疆电力紧密结合新疆产业布局,加快推进750千伏甘泉堡输变电工程等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召开服务“八大产业集群”座谈会,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新疆,这块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的辽阔土地,不仅在富民兴疆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也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更大格局。
一辆辆中欧班列满载商品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连通欧亚;各色货物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有序装箱,货车川流不息;来自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3000余种零关税商品汇聚在喀什综合保税区海免跨境零关税展销中心……持续完善的交通网带动跨境商贸、旅游等产业蓬勃兴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新疆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0年来,国网新疆电力加快跨国输电通道建设与国际能源合作,为铁路运输、开放口岸、跨境电商等提供可靠电能支撑。
2013年至今,国网新疆电力建成投运哈密至蒙古国布尔嘎斯台口岸10千伏跨国供电线路、塔克什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跨国送电通道,建成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水电站修复项目等。该公司还超前开展供电基础设施建设,17个一类口岸全部实现大电网延伸供电,各相关供电企业有力保障铁路运输和口岸物资流通等用电需要。1至8月,新疆各口岸年累计用电量达6.77亿千瓦时,新疆电网为中欧班列供电23.73亿千瓦时。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天山南北,动能集聚。在这片辽阔土地上,大电网正向更远延伸,能源转型蹄疾步稳,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量质齐增,乡村振兴动能十足,互联互通提质升级……大美新疆,更多火热的实践在这里开展,更多美好的蓝图将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