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德国海上风电的经验教训及技术运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Arno Van:从07年开始,参与并且创建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叶片测试研究平台,2009年进行了第一次叶片试验。到2013年,Arno先生已经是这个研究院的商业领袖,他个人也是IEC标委会的成员。

 

在7月3日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举办的“中国及全球海上风电规划及项目进展”讨论会上,Arno Van介绍了德国海上风电的经验教训及技术运用。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整理现场内容如下:

 

【Arno Van】:非常感谢主持人对我的介绍,我会讲讲德国在海上风电总结的经验教训,包括技术的运用,包括和众多的科学家合作的结果。我们做了一些风能的研究,我会做关于技术方面的演讲,比其他人讲的多一些。

 

这是一个在德国进行的海上风电的研究项目,另外我会讲讲我们自己一些选择方案。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是一个研究集群。包括35个研究项目,超过50个研究合作伙伴。我们列出了一些合作伙伴的名字。这是其中一个叶片,可以看到这里做测试的哪些东西,结构的动力学、水压、噪音的排放、腐蚀、电参数、气象学、水文学和地质学。另外关于鸟的迁徙,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还做了一个风力的研究,可以看到对一台风力发电机会做多少研究呢?实际上对风力发电机做的事情可以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数据可以被中国所利用,可以避免以前欧洲所犯过的错误,当然你可以犯你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总结。

 

讲到海上风电的评估,讲到风力和海洋,海上包厢,我们有一个浮动激光雷达的浮标。我们可以基于安装的船只上的激光雷达做了一个风力、波浪以及洋流的的测量。看看移动激光雷达浮标可以测量上部的缝的速度,可以有一个浮动的系统。这个激光浮标是在漂流的,你要补偿这种运动,否则结果错误很多。就像一个飞行模拟器可以补偿浮标的运动。另外你可以使用一种修正系统,基于这个浮标的运动。可以在背景上看到这里风力测量的装置,这里大概100米有一个激光雷达浮标,这个数据是非常好的。如果这个浮标更近的话,数据更准。但是因为这个风力固定装置是很贵的,很小很麻烦,浮动浮标方便一点。

 

看一下评估,在场地评估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衡量一下抗力,同时有很多不同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土的承载力。同时如果你们想要获得专门某个区域相关数据的话,最终你需要有更大的相关的操作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数据。这个就是你获得一些标准大小的测定数值,这边的深入度最高是30米,他这里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获得泥土更全面的相关的数据图。同时你可以看到我们用这样一个多渠道的地震系统,你是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在这个土质当中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你最后能够做这方面的测量的话,很多之前的问题都可以提前预防。

 

这个是我们很多风场的合作商,同时可以看到这边也一些公司是非常大型的,当然我们这边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机构,比如说这个是来自丹麦的,还有来自挪威。也就是说在整个欧洲我们有很多的合作。还有一些工程专家也是跟我们合作的,另外还有一些生产商也是和我们通力合作。这我们主要说的是关于风场的计划和运营,这里面就涵盖了行业当中所有利益相关方。

 

我之前已经跟大家说是一个防腐蚀的话题,腐蚀保护是一个非常有意思话题。这里相应海生物在吞食整个系统的保护层,相当于在威胁整个海下部分。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情况,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防腐蚀效果的话,就会发生右下角的情况。这个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当你这个保护层,尤其在这个交界处,或者是关键层如果保护层不够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我觉得有些地方有了涂层,但是涂层的厚度不够。因此在暴露区防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个在欧洲,并且在中国都是非常非常难以操作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双方都觉得这个防腐蚀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持久度测试,风机有20年寿命,我们需要用传感器控制风机的工作寿命和相关的么情况。把这个小的传感器放在钢结构上面,把他放在泥土之中,或者是土下之后。当然有些传感器可能在工作之中会摧毁了,而且有一些传感器我们这边看到会被海洋生物吃掉或者是吞噬。还有一些相关的系统,我们把很多相应的系统涂了化学保护层放到海洋里面监测整个风机的工作状况。我们需要开发一些新的系统,或者是这样一个结来进行相关的部署。这些非常重要的结能够帮助我们防止腐蚀的问题,同时他的运行周期也非常长。

 

在这可以大家看到我们是怎么样测试他的疲劳度的,这个在整个石油行业,我们已经接受过这样的钢板厚度的测试,大约是25毫米。当然在石油行业当中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是整个风电行业短的多。你为了获得旋转周期累计的话,你需要有更好的测量工具来确保他的可持续性,这边就是我们测试机械的一部分,大家看到由这样的机械测试之后会得出这样的曲线特点。同时我们应该在9月份开始做这样的测试,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第一轮的测试了。

 

跟大家展示一些我们研究的结果,包括一些冲刷、沉淀和转移,还有我们的装机承载的重量,以及不同的风级的认证。大家看到在这边,我们有12个风机,同种两个单独拿出来给大家看。这边是冲刷的情况,我们用这个设备检测看他最终的情况。

 

在这有一个三脚架的结果,这个三脚架的结构有两个非常大的臂来进行支撑。大家如果看到他不同地点最终得分的话,其实他是最高的,大概是8米深,在这个结的中心点出现了。这个中心点不是真正接触地面的那个点。同时因为中间这一轴是开放的,同时在水深方面大家看到是时浅时深的。所以在这个桩底下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腐蚀情况,我们最终发现在风机的测试当中,中间这跟柱子获得比较高的分数是比较吃惊的。

 

我也希望每个人,包括中国人都理解这个图,看到这个冲刷的情况,大家看到的是这些冲刷的重量,大概有1700立方米这么多。其中一部分在里面已经沉淀,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其他的转移。

 

另外我们做了一个静态桩位测试,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结果。首先在2012年做了一个负载,然后做了第二部分的负载,做了一部分的循环测试以后再做第二部分负载测试。然后利用这样的器械休息一下,然后做第三次测试,这时候发现风机呈现的结果是非常不一样了。做了这样的测试之后,你会获得非常灵活的最终生产方案。

 

当然我们在开放场地当中进行测试的,我们还有一个测试中心的,把可以接受测试的直径是14×9×10米。我们有多种不同的冲刷测试以及其他的工具。我们也在开发这些非常准确的测试工具,需要能够尽可能早的完成我们的测试。大家看到这是一些相关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将最终的负载用这个液压圆筒上升两个兆牛这么大。同时在整个海上风机,通过这样的测试之后就可以加强这样支撑装机承载重量。

 

同时这边一些其他不同的衡量值,大家看到有风级衡量他最终的直径可以做成3倍值。这边还有一些感应器或者是传感器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相关的测试。最后你会获得一个总的相关的数值。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有很多不同的风场可能有相互的影响。可能有些人会在这一个样本,看一下风机样品是否还在那边。但是在实际的风能发电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某一个风能风场可能会影响另外一个风场,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我们需要做一个协调。

 

我个人对于海上风能是非常怀疑的,因为他确实比陆上的风能贵2到3倍的时间。当然在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海上风能的成本方面我觉得做的最好的国家是中国。所以我希望中国在采取新的海上风能技术方面做的更好一点。祝大家好运,谢谢。

分享到:

关键字:海上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