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力现货基本规则出炉,市场建设下一步难在哪?

作者:姜黎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3-09-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已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后的第8年,各地电力市场雏形初现,制定规则的“规则”也提上日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则》),对已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进一步规范引导,同时也为尚未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的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降低试错成本。

目前我国第一批8个、第二批6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点陆续进入结算试运行,部分省份已开展不间断试运行,还有一些非试点省份积极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但由于资源禀赋、市场主体各具特色,市场规则也不尽相同。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下称“118号文”)的发布,意味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拉开序幕,《基本规则》作为电力现货市场的规范指引,发挥着铺垫、衔接的功能。《基本规则》也体现出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基本规则》提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2.1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接近一半;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7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0.8%。

新能源已不再是“少数派”,包括新能源开发运营商在内的诸多主体都认为进入市场是大势所趋。不过,在边际电价机制下,新能源以及水电在现货市场中可能频繁出现“免费发电”甚至“付费发电”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系统成本的增加,新能源还将承担较多的辅助费用。如何稳步激励新投资,如何与存量电源价格机制衔接是下一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核心难点之一。

《基本规则》还用单独一个章节阐述风险防控,将电力市场风险类型分为电力供需风险、市场价格异常风险、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风险、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和履约风险六大类。据笔者了解,分类基本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已经出现过的风险事件类型。以2021年美国得州大停电为例,电力供需风险、市场价格异常风险和履约风险事件交织出现,给部分市场主体带来了巨大损失。随着国内电力现货市场逐渐铺开,作为市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风险防控能力不仅体现在市场整体设计上,特别是价格体系上,也体现在特殊事件的处置中。曾有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做不好风险防控,电力市场难以真正引入用户参与。

《基本规则》对风险预警及处置提出了框架性要求,明确市场运营机构按照有关程序对市场风险进行预警,并报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省(区、市)有关主管部门;市场运营机构负责编制各类风险处置预案,包括风险级别、处置措施、各方职责等内容,并滚动修编。未来各地在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过程中,这部分工作应当受到重视。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现货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