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统筹发展和安全 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3-10-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网辽宁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大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守正创新、系统施策,全面统筹新能源发展和大电网安全。

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密切跟踪国家新能源政策,科学评估相关政策对辽宁新能源的影响,加强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沟通,陆续编写了《关于“十四五”和“十五五”辽宁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测算情况的报告》《辽宁省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能力分析报告》《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新能源科学发展的报告》《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辽宁新型储能配置需求情况的报告》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加强认知能力建设。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和海量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力系统的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和控制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基于交流同步电网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存在失效风险,认知能力滞后带来的大电网安全“黑天鹅”事件隐患已成为业内共识,电网认知面临全新挑战。国网辽宁电力调控中心从仿真分析、建模管理、全过程协同三个维度着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认知能力,建成辽宁电网全电磁仿真分析平台,组织开展了世界首个新型储能黑启动在运大容量火电机组试验,分类施策推动新能源建模工作,在前期阶段开展区域宽频振荡和暂态过压分析,并及时采取分布式调相机、构网型无功设备等补强措施,筑牢大电网本质安全基础。

构建多维协同控制体系。截至9月底,辽宁新能源装机达到2376.4万千瓦,最大实时电力占比接近60%,中午等局部时刻新能源已成为发电主体,置换常规机组效应加剧。另外,新能源发电波动剧烈,并且单机容量小、特性差异大、分布范围广,难以实时参与平衡和运行控制,电力系统运行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国网辽宁电力调控中心围绕调节能力、动态支撑、电网韧性三个维度,全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多维协同控制体系,推动促成政府出台分时电价政策,推动180万千瓦电熔镁负荷“移峰填谷”,服务全球最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并网运行;实施“直调火电涉网性能提升三年行动”,在国家电网经营区率先开展“新能源高低电压连续穿越试验”,建成新能源全景监测平台,牵头编制国家电网标准《新能源一次调频集中监控平台功能规范》,促进新能源由电力电量主体向安全责任主体转变;超前预判新能源发展大势,2022年全面完成阜新、朝阳、铁岭、海上风电等六大新能源集中地区配套稳控系统建设,有力缓解了电网补强建设过渡期网架约束问题,累计释放新能源承载力475万千瓦,多接纳新能源电量22亿千瓦时。

搭建纵深故障防御体系。伴随东北电网“双高”特征持续深化,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宽频振荡等新型稳定问题不断涌现。同时,转型期大电网安全稳定严重依赖二次系统,电力系统故障防御难度持续加大。国网辽宁电力调控中心围绕自主安全可控、数字化转型、深化电网感知三个维度,全方位提升故障防御能力。来源:国网辽宁电力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