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碳酸锂下方空间有限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四季度,在供需矛盾再平衡后,中游锂盐生产商、下游正极材料厂、终端电芯厂等多维视角均以抬升锂盐价格为主,使得锂盐价格底部企稳。

  碳酸锂基本面交易逻辑边际更迭,由过去需求不景气推动上游利润压缩,转向锂盐生产商减停产使得供需再平衡的格局。

  2023年9月初开始,碳酸锂价格跌幅领先且大于原材料,冶炼利润亏损,外购锂精矿生产的亏损幅度由3.5万元/吨环比扩大至5万元/吨左右。四川和江西等主产区锂盐生产商纷纷启动减停产,外购锂矿生产碳酸锂企业是减产主力军。多家企业发布检修公告,对基地设备、天然气管道等进行检修,以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卤水和含锂废料生产的企业整体均处于减产状态。虽然“金九银十”是锂盐消费的传统旺季周期起点,而在国内企业减产检修的背景下,2023年9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下降8%,约为4.12万吨,2023年10月,国内碳酸锂产量预计进一步减少,环比下降12%至3.65万吨。在供需市场再平衡的格局下,供需矛盾缓和,四季度碳酸锂价格进入平稳振荡期。

  定价主体的行为模式将进一步支撑锂盐价格企稳,但反弹空间有限。

  第一,从中游锂盐冶炼厂来看,挺价意愿相对有限。复盘2023年5月,由于锂盐厂的联合挺价等多重原因,锂盐价格曾出现一轮大跌后的大幅反弹,碳酸锂价格由12万元/吨反弹至30万元/吨左右。2023年10月,锂盐企业联合挺价的意愿依然存在,但是力度远弱于前一轮。一方面,目前的冶炼厂库存由6万吨下降至3万吨,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低库存策略。另一方面,部分国内云母矿企业的年度配额使用完毕,后续以代加工为主,整体来看,锂盐厂联合挺价、捂货不出的动力不足。

 第二,从下游正极材料商来看,采购意愿薄弱。2023年5月的长协价格滞后于现货的跌幅,价格下跌过程中,零单价格优于长协价格,材料商具有零单采购的生产意愿,而2023年10月材料商维持刚需采购,并且进一步提高客供比例以规避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第三,随着中下游客供比例的抬升,产业链的定价权向终端转移,终端电芯厂下游出货意愿较强,全行业电芯库存154.4GWh,库消比预计为2.8个月,以磷酸铁锂库存为主。电芯企业在低价采购锂盐后,预计以抬升碳酸锂价格,高价出货电芯的行为模式为主。2023年四季度,在供需矛盾再平衡后,中游锂盐生产商、下游正极材料厂、终端电芯厂等多维视角均以抬升锂盐价格为主,使得锂盐价格底部企稳。

  从未来需求趋势与供应增量的动态变化来看,锂盐供应对锂价的影响依然以中长期偏空为主,储能市场对碳酸锂价格形成底部支撑,新能源车市场维持一致预期。

  首先,新能源车需求维持一致预期,中长期依然存在压力。近期,国内多家车企公布“金九”的销量情况,多数车企实现同比高增,提振市场信心,但是新能源车和电芯库存较高,使得自下而上的需求传导不畅。至2023年12月末,随着汽车排放标准切换至国六B,燃油车企预计将重启降价促销去库存,乘用车市场的争夺战依然无法避免,新能源车市场面临着燃油车的反渗透。中长期来看,欧盟对进口自我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于2024年2月18日起正式实施,将进一步制约国内新能源车和电池的出口。

  其次,储能需求历经多次预期反转,但是定性为以价换量,不具备反弹势能。继6月、7月并网热潮之后,8月表前新增投运项目数量环比下降70%,新增装机规模迎来新低,新增装机规模516.9MW和1052.1MWh,环比下降78%和79%。而2023年9月,中标功率规模达到6.77GW,中标容量达到18.37GWh,环比增长225%、274%。储能终端市场在8月、9月份分别再创新高,从储能市场来看,碳酸锂中标价格低位将促进中标和装机规模,价格高位将抑制需求。在新能源车市场维持预期运行的背景下,使得锂盐价格区间运行。

 最后,2023年成本曲线重心下移,南美盐湖及澳非矿的增量将进一步拓展成本曲线厚尾的格局。10月9日,锂辉石精矿价格在2560美元/吨,折碳酸锂成本20.0万元/吨,在矿价进一步回落的格局下,按照2000美元/吨和1500美元/吨,折碳酸锂成本16.3万元/吨和13万元/吨,基于碳酸锂成本测算,短期碳酸锂价格依然有下跌空间,但是下方空间有限。

  整体来看,短期锂盐价格进入底部企稳阶段,碳酸锂2401合约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13.5万—16.5万元/吨。(作者单位:国泰君安期货)

分享到:

关键字:锂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