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两网五大六小等能源央企全部布局储能,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企业纷纷入场,截至今年9月,与储能相关企业近9万余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22日,储能相关企业新增4.2万家,也即平均每天有近100家新公司进入储能领域。有机构预测,未来20年仅中国新型储能将是规模几十万亿元的巨大潜力市场。
储能大浪潮里,电子、互联网、化工、酒业、房地产、服装、家电、食品、物流等跨界选手争相入局,截至目前已有超60家企业官宣跨界储能领域,如电子企业富士康、互联网小米、酒业五粮液、房地产碧桂园、家电康佳集团、服装报喜鸟、食品企业黑芝麻等等,谁才是突围的“弄潮儿”?
近日,一则中集资本控股、深圳资本集团、远致储能等企业共同合作设立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股权基金的消息备受关注,该储能基金目标规模达85亿元。
进入视线的一家跨界储能的物流企业——中集集团。这一家以集装箱和物流运输为主营的企业,在新能源发展热潮下,也跨界踏入储能领域,从储能系统集成装备入手,利用集装箱的概念,将其转变为大型充电宝。
具体来看,中集集团的储能业务最开始从为储能集成商提供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到成为储能系统集成商为下游客户提供全集成储能系统产品,产品为表前储能。从物流集装箱延伸拓展到储能系统集成集装箱,是定位较为明确的跨界布局。
左:中集集装箱产品
右:中集集装箱储能
根据中集公开信息,自2018年起,中集就持续在新能源、储能集成装备领域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已与多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在全球完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储能项目,累计提供储能集成装备超20GWh。
2022年,中集集团储能业务营收超过1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手握超10亿元储能订单。
中集集团在2022年报中首次明确提及以集装箱储能业务布局电化学储能领域。源于2022年底,其集装箱板块规划成立储能科技公司,并计划将旗下涉及到储能业务的公司做整体整合,为后续的业务发展做好铺路。
今年2月,中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6月,中集储能股东从原“中集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将储能作为集装箱板块的一个卫星业务。今年也在集装箱板块内部重组储能业务单元,对储能子公司做一体化布局和管理。
7-9月中集集团将旗下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南通中集特箱”)、中集元能集成、福建中集新能、青岛中集普威、南通中集时泰股东变更为中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中集储能科技公司完成布局。
截至目前,中集储能旗下有福建中集新能、扬州中集新能、南通中集元能集成、南通中集特箱4家全资子公司,青岛中集普威(美国Powin公司股权30%)、南通中集时泰(福建车电投资有限公司股权49%)两家合资公司。
中集储能子公司
南通中集特箱主营特种运输装备、新能源等多用途集成装备、海工平台配套装备等,也持储能系统舱集成商,为国家电投青海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储能项目、华电滕州101MW/202MWh储能电站、三峡庆云101MW/202WMh储能电站、杭州红场10MW/20MWh储能站等电源侧、工商业储能项目交付储能系统舱。
与此同时,南通中集特箱还有涉足工商业储能项目的投建,去年11月,由南通中集特箱投建的东莞南方中集5MW/1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包含4台40尺电池预制舱,8台储能变流器,2台20尺升压舱组成,储能电池系统采用高压风冷电池系统。
今年,中集储能旗下也有产能基地项目落地。
3月,福建中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漳州开发区,首期项目投资5亿元,新建三座生产车间、一个仓库、一个技术中心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用于储能集成装备的生产与测试。
4月,中集集团与美国储能集成商Powin成立合资公司——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将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拓展全球全集成储能集成装备市场。Powin是一家美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在储能领域已有近10年发展历史,是美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之一。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发布的排名显示,Powin近年来一直稳居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TOP3。
5月,中集储能与Powin合资建设的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项目开工,项目注册资本2亿元,专注于研发、制造和销售技术领先的常规储能箱、防爆储能箱等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全集成储能装备供应商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20亿元。
储能作为重点拓展能源业务之一,被列入中集集团五年规划。中集集团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集团能源业务未来五年规划会重点围绕清洁能源装备和服务进行布局,一天然气,对LNG相关的装备链和服务链进行深耕;二是氢能,包括对于绿色甲醇路线的研究;三则是风电、储能相关业务的布局。
跨界可带来新观点、创新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场景,跨界也被寄予“成为新业务增长极”的期望。储能作为一个新产业,目前市场格局、发展路径、商业模式等均存在不确定性,要在储能赛道占一席之地,需跨过资金、技术等门槛。若只是想借跨界讲故事套现,可能会被反噬。投资有风险,跨界需审慎。
你看好中集跨界储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