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规划设计 返回

“氢易能源”获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产业化落地

作者:雪小顽 来源:36碳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易能源”)近日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西安财金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产线建设与持续研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本次融资之前,氢易能源已获得来自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重塑集团领投的两轮投资。

  氢易能源是36碳持续关注的一家氢能领域创新企业。该公司团队脱胎于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基础研究团队由方涛教授始建于2009年,是全球范围内开展LOHC技术(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液态有机物储氢)研究的首批团队之一。

  氢易能源创始人、CEO王斌对36碳表示,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有机液态储氢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氢存在形式的问题。“虽然在技术推广初期会存在系统集成度不高、工艺响应慢等问题,但可以通过持续的研发和积累项目实践经验来解决。”王斌说,“一旦突破了临界点,该技术便可以有力地革新现有的氢供应体系,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氢易能源选取的是基于氮杂环芳烃的储放氢体系。王斌介绍,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的实现,需要两类核心材料:一是储氢载体;二是对应的储/放氢催化剂。

  氮杂环芳烃是学术界和产业界从基础化学原理出发设计出的性能最佳的有机储氢载体。此前,限制其商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高昂,一吨氮杂环芳烃的售价达到数十万元,严重制约了该技术方案的应用推广。因此,从材料经济性出发,很多技术开发和项目团队被迫选择了更加易得的储氢载体,牺牲了储氢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

  氢易能源花费数年时间,自研了氮杂环芳烃的全合成工艺,大幅降低了储氢载体的获取成本。而在储/放氢催化剂方面,氢易能源技术团队已持续研究十余年,是公司的传统优势方向。目前,氢易能源首个生产工厂已开工建设,将于2024年正式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每天数十吨的氢储运能力。

  除了技术方面的持续迭代,氢易能源在商业化层面也不断取得进展。截至目前,氢易能源已与国电投集团、中国海工、鹏飞集团、舜华新能源、海德利森等多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规划的多个商业示范项目将于2024年起有序落地。届时,海上风电、“沙戈荒”光伏、工业副产等多种形式产出的氢气均可与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结合,以安全、低成本的形式储运至应用地。


分享到:

关键字:储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