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2023年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推荐授奖项目公示完毕,由我院牵头,依托国网公司寒地源网荷储灵活运行与协调控制实验室,联合省公司调控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电科院等单位共同申报的“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能效的电-热多级协调调控技术”成果获评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依托国重项目,组建精英团队
该成果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常规/供热机组调节能力提升与电热综合协调调度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于2017年成功立项后,由国网辽宁电力、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热工院、中国电科院等18家企业、研究院和高校共同打造了科技攻关团队,致力于解决火电灵活性改造导致机组调频能力及综合能效降低、电-热耦合复杂度提高、电网调控方式难以充分利用火电灵活性等技术难题。
攻关团队先后组织召开了启动会、督导会等各类会议15次,在疫情期间也坚持以线上会议进行技术交流,各项示范工程按照改造前测试、设计、安装调试、改造后测试、运行的步骤有序推进,最终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2022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下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规/供热机组调节能力提升与电热综合协调调度技术》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攻克重重难关,取得累累硕果
项目攻克了火电机组最低30%额定负荷下精准可控运行、厂内多机组间电-热协同优化、“电-热”多级双向协调优化的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等技术难题,构建了“网-厂-机-热”四级协同调度架构,实现了电力系统灵活性与整体能效协同提升,在机组低负荷调频响应速率、运行边界实时量化精度以及电热双向协调调控等方面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项目成果在辽宁、新疆、甘肃等13个省、自治区应用,实现了机组和电网调节能力、综合能效与运行可靠性的协同提升,新增销售额6.5亿元、利润1.6亿元、间接效益45.3亿元。
获得发明专利30项、论文42篇、标准2项、专著1部、软著4项,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王天然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核心创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五年终磨一剑,斩获国网大奖
项目历时五年研究,在科技创新、专利储备、示范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积累,随后由我院牵头联合项目参与单位,共同开展科技奖励申报工作,最终于2023年成功斩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奖项标志着此项目在电-热协调调控技术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也实现了我院在国网公司层面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下一步,国网辽宁电科院将持续在火电与新能源耦合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为高质量落地实施“卓越辽电三年工程”提供电科院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