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韩科研人员合作破解电池寿命基因难题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网合肥 发布时间:2023-11-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 吴兰)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潘旭研究员和田兴友研究员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Park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戴松元教授合作,成功在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研究团队首次发现钙钛矿阳离子面外分布不均匀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破解钙钛矿电池寿命基因难题。

相关成果于2023年11月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钙钛矿太阳电池属于新概念太阳能电池,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界面钝化及结晶调控方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池效率的提升,但近年来相关研究中该电池效率的提升速度明显放缓,相关研究遇到了“瓶颈”。

科研人员发现,钙钛矿薄膜内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分离现象。深入研究阳离子面外方向分布,不但有助于理解钙钛矿体相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更有望推动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但是钙钛矿体相的不同阳离子组分分布、以及影响电池稳定性和效率损失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通过一系列实验充分说明阳离子面外方向的梯度不均匀分布,这也是首次可视化验证了钙钛矿薄膜的阳离子组分在面外不均匀分布。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梯度不均匀分布的原因,发现不同阳离子在结晶及相转变过程中的速率差过大是导致组分不均匀的主要原因,进而制备出均匀化的钙钛矿薄膜,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载流子寿命及扩散长度,加强了载流子界面抽取。

研究团队利用相关策略制备的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获得了26.1%的最高效率,认证效率为25.8%。此外,经2500小时最大功率电追踪后,未封装的器件仍保持其初始 PCE的92%的可靠运行稳定性。

该研究工作开辟了提升电池器件稳定性的新途径,有望打破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效率瓶颈,为进一步提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完)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