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

作者: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1日,在位于肥城市的泰山锂谷产业协同基地项目试生产现场,机器有序运转,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检测调试。

“项目主产品是硫酸和蒸汽,硫酸是瑞福锂业生产碳酸锂的必备材料,蒸汽则是其不可或缺的清洁能源,该项目将极大降低瑞福锂业在原料、运输、能源各个方面的综合成本。”项目负责人穆西广说,该项目从原料到产品,都实现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电力实现100%自供应,全流程无生物燃料消费,且回收大量余热资源,年可节约标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

新能源产业是肥城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竞速绿色赛道的优势产业。如今,在肥城,泰山锂谷锂矿加工、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池组件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链主企业瑞福锂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位,泰山锂谷聚力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的后劲十足。

在丰融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空压机、制氮机、双轴撕碎机、热解炉等设备的安装。项目生产运营部负责人王学利介绍,该项目使用独特的外热式低温热解技术,实现了废旧锂电池中高价值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整个工艺流程回收锂占比达到4.8%,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该项目将于近期投产运营。

围绕锂电产业链图谱,肥城市精准制定招商路线图,引进了总投资6亿元的丰融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成为锂电产业链延链补链的关键一环。

在山东华劲5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工人们正在装配物料。车间内没有了嘈杂的机器轰鸣,也没有了人员和机械的跑动,所有生产环节全部通过定制设备全自动化进行,原料经过分选、预处理、脱粉、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再经过除磁、检验合格后进入仓库,根据订单发送给客户。

该项目是全省首个落地的锂电正极材料回收修复项目,也是打造千亿级“泰山锂谷”的重要延链项目。7月,山东华劲年产5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回收修复项目一期顺利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独创的材料修复技术,将报废极片和退役电芯变废为宝,直接修复转化为合格的正极材料产品,再次用于锂电池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5亿元。

在肥城高新区,总投资60亿元的蔚蓝科技钠离子储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研发中心也已投入使用。该项目立足“材料—电芯—系统”全链条布局,电池隔膜、电芯等一批项目加速孵化。

上游生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材料,中游生产正负极、隔膜等锂电池关键材料,下游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随着锂电产业链条逐渐丰满,一个资源耦合的锂电产业生态,正在肥城市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目前,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其中,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各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0家,总投资449.1亿元的37个链内项目正加速推进。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