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涉及电力市场建设的文件密集发布,电力市场化建设正在迎来新阶段。
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从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在从“试点”走向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是本轮改革中首份面向全国的现货市场规则,它总结了已有的现货试点建设成果和经验,进一步规范了已有的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并为其他地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提供了推进步骤和规则设计上的样板。这份文件还提出了试点地区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有序扩大现货市场建设范围。通知弱化了“试点”概念,各省/区域、省间现货市场连续运行一年以上,并依据市场出清结果进行调度生产和结算的,可按程序转入正式运行。这份文件为各地制定了改革时间表,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其他地区都至少要在2023年底前具备结算试运行条件。
“人们总是高估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用于形容电改进程再合适不过。实际上,在近几年的改革中,不乏从业者表达过改革进度慢于预期的感受。不过,尽管过程曲折,和八年前相比,全国范围内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都已经大为提高。
比现货市场政策关注度稍低的是,涉及电力市场监管的《矿产资源和电力市场化交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也在10月先后公布。
在市场建设走向深入的同时,对市场的治理也在同步跟进。让市场在电力领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同时政府将在电力监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经过八年的改革,监管机构对于监管对象在电力市场化环境下的表现也更加了解。减少各层级的行政干预、强化市场运营机构的独立规范运营,有助于维护电力市场的公平公正,增强电力市场的生命力。
目前,首批八个电力现货试点在不断试错中前进,其中一部分已经实现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有望“转正”。“转正”或许可以看作是本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一大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电力行业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双碳”目标提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出现,市场设计难度不断增加,市场主体期望也不断提高,电力市场化建设将持续面对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