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2022能源危机之后,欧盟全面投入新能源产业竞争

作者:姜黎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危机带来的最坏影响可能已经过去,但我们没有自满的资本。”

  欧盟委员会在2023年10月24日向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欧洲经济与社会委员会以及欧洲地区委员会提交的《能源联盟国家报告2023》(State of the Energy Union Report 2023)(以下简称《报告》)中写道。

  《报告》认为,能源市场仍然脆弱,危机中对化石能源的补贴有所增加,通胀高企。长远来看,欧盟需要保证可靠、可负担的能源供给,来保持欧盟国家工业和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危机给欧盟乃至欧洲带来的最大启示是,扩大清洁产业生产制造能力。

  根据英国能源智库ember近期发布的报告,尽管2023年上半年欧盟电力需求下降4.6%(-61TWh),同期全球电力需求增长0.4%,其新能源发电占比仍持续提升,5月欧盟国家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发电量。为逐步摆脱对外部化石能源的依赖,欧盟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显著增加,《报告》提出支持清洁技术研发制造,把握关键原材料,设置“绿色壁垒”等措施促进实现能源转型目标,同时也提出降低能源成本,加强欧盟市场的统一性。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Bruegel)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欧洲向绿色转型的阻力正在增加。在2024年欧洲议会换届选举之际,越来越多的声音希望放缓绿色进程。除了直接的气候约束目标和能源政策外,欧洲需要证明减排对创新技术、工业、数字化等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升清洁产业竞争力

  2023年7月,瑞典风电公司Vattenfall宣布,因为成本上升而暂停1.4吉瓦的位于英格兰东海岸诺福克的海上风电场项目。此前,该项目以37.35镑/兆瓦时的历史低价中标了政府差价合约。9月,英国第五轮差价合约分配(AR5)结果出炉。在所有的电源类型中,海上风电无一竞标。

  不断下降的项目限价和节节上升的开发成本渐渐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海上风电由于本身成本较陆上风电更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风电是欧洲依赖的重点清洁技术之一,但根据欧盟委员会随《报告》提交的一份《欧洲风电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22年大型风机制造商均经历严重亏损,欧盟只新增了16GW的风电装机项目,和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所需的每年新增37GW相距甚远。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3全球风能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2026年,美国和欧盟风机及零部件可能出现供应瓶颈。

  《报告》认为,有竞争力的欧洲企业和清洁技术制造能力对于欧盟实现能源转型目标至关重要,而清洁能源发展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当前通胀高企,欧盟国家的能源价格也持续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高企的能源成本不仅伤害欧盟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欧洲参与全球清洁技术“竞赛”。

  《计划》提出了六个改进方向:一是缩短审批流程,加速布局清洁能源项目;二是完善拍卖制度;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创造全球公平竞争环境;五是技术人员培育与储备;六是更紧密地结合产业。

  美国此前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和中国光伏设备的生产供应能力,都被欧洲认为是外部挑战。《计划》中提到,中国制造商得益于其集成的商业模式,供应链条更短,对上游产业如钢铁和其他原材料的控制能力更强。

  《报告》强调要通过双边贸易协议或净零工业伙伴框架,寻求和欧盟以外拥有合适工业制造能力以及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合作,提高欧洲工业的竞争力。为了尽可能防止区域外国家对欧盟产业造成市场扭曲,《报告》提出,“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反补贴调查,是第一步”。

  对于欧盟是否有可能对中国风电产业也展开调查,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此前在接受《南方能源观察》(以下简称eo)专访时表示,中国风电目前已经去补贴了,而其他形式的间接补贴在别的国家也存在。目前找不到“硬伤”。但这些调查会为中国企业出海增加不确定性,“不管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风电行业还是不断呼吁加强合作和提高透明度”。

  多位业内人士曾评论,在坚持多年市场化推动产业发展,全球配置资源后,为了让制造业回流,欧美最终还是选择依靠产业政策。然而,正如《计划》中提到的,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还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撑,基础原材料和技术工人等“重启”都需要时间。

降低能源成本

  尽管供需紧张形势得到缓解,欧洲目前的天然气和电价总体水平仍然是危机前的两倍,且仍在上涨。图片

图1:2020年1月-2023年10月欧洲天然气TTF期货价格(欧元/兆瓦时)

数据来源:伦敦证券交易所路孚特,TTF

图片图2:2008年-2023年欧盟居民用户电价(欧元/千瓦时)

  来源:Eurostat图片

图3:2008年-2023年欧盟非居民用户电价(欧元/千瓦时)

来源:Eurostat图片

图4:2023年上半年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居民用户电价与2022年同期相比的变化

来源:Eurostat

图5 2023年上半年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非居民用户电价与2022年同期相比的变化

来源:Eurostat

  2023年10月22日,《金融时报》报道,受巴以冲突以及早些时候发生的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海底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影响,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延长2月开始实施的天然气限价机制,以免在冬天到来之际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次飙升。

  除了实施限价政策、向上游燃料企业征收“暴利税”等临时措施外,2023年,欧盟还启动了首次“集中采购”,即有需求的企业在能源平台上注册,提出首次招标阶段希望采购的天然气总量,期待通过这种方式平抑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

  同样受到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新加坡,也在采取类似措施。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MTI)和能源市场监管局(EMA)拟在2024年设立一家中央燃气机构,集中为所有发电厂购入天然气,利用体量优势来确保燃料供应稳定,进而减少电价波动。如果需求超过发电厂申报的采购量,也将由此机构去采购额外气量。

  曾有经济学家担忧,如果大量需求同时涌入现货市场,集中采购可能非但不会降低价格,反而会推高价格。

  从结果来看,危机过后,欧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天然气供给多元化,基本达成了“保供”目标,但并未实现“稳价”。

  在欧盟电力市场设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用户对电价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明明天然气的使用量在下降,发电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增加,价格却越来越贵。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秦炎介绍,对欧盟委员会2023年3月的电改提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需各自形成自己的立场文件,再进行三方会谈,预计年底前将出台最终的电改方案,形成法案。“通常欧盟理事会的意见更为重要,基本奠定了基调。”

  在2023年10月欧盟理事会形成的立场文件中,长期合同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委员会同意成员国推广长期购电合同(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PPA),并对涉及公共资金支持的风电、太阳能、地热、无水库水电和核能等新发电设施的长期购电合同强制适用“双向差价合同”,即在市场价格较低时,政府给发电商补贴差价,在市场价格高于一定限额时,强制要求发电商偿还一定数额给政府,以防止其获得暴利。

  在用户侧,方案同意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允许其自由选择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零售合同。同时对供应商的价格对冲策略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保护用户,特别是居民用户免受批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通过建立“保底供应商”体系(supplier of last resort systems)来保护弱势群体的用电权利。

  在现行规定下,无论是否出现能源危机,欧盟成员国都可为低收入群体申请实施管制电价,新规增加了一条临时措施,在危机期间,即便管制价格低于供应成本,中小企业也可以执行管制电价。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新的改革方案并没有对欧洲电力市场做颠覆性改变,也没有彻底解决能源成本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通过修补规则加强“保底”能力,并寄希望于通过调整电源结构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比利时电力和天然气监管委员会(CREG)2023年9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到,2020年以来频繁出现的负电价给零售价格采用可变套餐的用户提供了一些收益,但报告尚未明确具体数额。

  为了促进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利用,《报告》提到即将出台“电网提升行动计划”(grids action plan)加强输配电网互联建设,而这一步同样需要额外投资,最终将会体现到电价水平上。

  但进一步的电网互联并非易事。秦炎提到,能源危机之后,包括挪威等在内的国家担忧修建跨国输电线路会影响本国电力供应,推高本国电价,为了降低能源成本,其中一条建议就是减少和欧洲大陆进出口电力。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转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