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东京大学研发一种新型无钴锂离子电池

作者:锂离子电池 来源:双碳情报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19日,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该电池采用无钴材料作为正极,硅氧化物作为负极,能够达到4.9伏的最大电压,并首次实现了1000次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这一重大进展得益于其独特的电解质设计策略。该设计提升了负极的反应电位,有助于形成坚固的钝化层,并提高电解液还原和氧化稳定性。

  锂化/脱锂电位的提高和钝化层的形成是电解质设计和电池开发的关键。LiNi0.5Mn1.5O4作为无钴正极材料,具有高工作电位(平均4.7伏)和较高理论比容量(每克147毫安时)的优点。然而,LiNi0.5Mn1.5O4在高电位下会引起电解液氧化、铝阳极腐蚀和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溶出等问题。SiOx作为负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每克1965~4200 毫安时)、成本低和储量丰富的优势。然而,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大幅度的体积变化(高达200%),导致负极颗粒和表面钝化层破坏,从而加速电解液降解。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通过优化电池系统的整体电位图,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电解液结构,即浓度为3.4摩尔每升的LiFSI/FEMC (LiN(SO2F)2 /methyl (2,2,2-trifluoroethyl) carbonate)。在该设计中,绝大多数锂离子与FSI-阴离子紧密结合,构成了致密的离子对结构。该结构破坏了电解液中锂离子的稳定性,从而使负极反应的电势增加,降低了电解液还原的可能性。通过FSI-阴离子在负极表面的分解,成功形成了一个富含无机物的坚固钝化层。该钝化层不仅高效地传导锂离子,而且机械和化学均表现出强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电解液在负极表面的进一步降解。为了提高正极反应的电势并增强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团队还加入了含氟溶剂FEMC。该溶剂降低了对锂离子和铝阳极的侵蚀,有效地减缓了正极材料中的过渡金属的溶出速度。

图片

  该研究为锂离子电池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促进经济和绿色电极材料的利用,并有望扩展至其他电化学能源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中。


分享到: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