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燃料电池 返回

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坚持战略定力,立足产业发展基础,适时推出全国性补贴。虽然近年来我国电解水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的成本降幅高达50%,但目前整体技术仍落后于其他国家,技术研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30年,全球绿氢成本有望降至1.5~3美元/千克,我国需大力支持技术研发降低绿氢成本,抢占氢能发展先机。充分吸取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待技术进入瓶颈期后适时推出全国性补贴,可避免企业为了补贴扎堆入局,造成资源浪费。

完善政策体系,试点对制氢环节进行补贴。绿氢成本中有50%在制氢端,30%在储运环节,制氢端降本是源头动力。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绿氢市场需要需求侧政策支持才能发挥潜力,尤其是降低绿氢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成本和电解槽成本。目前,我国制取绿氢环节政策缺失,可充分借鉴“3+2”城市群的经验,选取几个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实施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制定绿氢项目专项电价政策、绿氢税收抵免政策,为绿氢设备的制造提供补贴。

借鉴燃料电池经验,适时扩展下游应用场景补贴,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供应方面取得突破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来创造机会。除了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继续发力,还可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考虑氢燃料在航空和航运方面进行应用场景试点,以应对国际航空业的碳抵消与削减机制。此外,绿氢在氨、甲醇和钢铁等行业的应用也有巨大潜力,绿氢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显著减少碳足迹。因此,可充分借鉴燃料电池汽车经验,扩展绿氢在工业方面的补贴,为我国工业领域的低碳发展提供支持。

协调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基金、产业基金等,将氢能列入国家投资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明确财政、税收等政策工具的支持标准和时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商业性金融方面,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头设立氢能发展专项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氢能绿色环保产业。同时,加快将绿氢技术纳入绿色信贷及绿色债券的指导目录,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氢能企业的差异化技术与发展水平实施对口帮扶。

建立统一监管标准和程序,为国际合作奠定基础。一方面,明确氢能战略地位,建立氢管理制度并指定主管部门,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标准。规范并完善氢能监管体系,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参考地方政策经验,鼓励地方试点,逐步放宽对非化工业园区制氢加氢的管制。另一方面,建立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与全球主要国家在氢能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行业融资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