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抢占全球储能标准经济新高地

作者:陈永翀 刘勇 来源:工经财经周刊 发布时间:2023-1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传统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是火电,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是储能。我国的储能产业已经领先全球,未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还须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先占领世界储能技术标准经济市场的新高地。

  发展储能是发展我国能源经济的必然要求。储能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发展,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新能源高速大规模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需要发展大规模储能。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是新型能源生产力的特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建议国家抓紧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使政策电价逐步向市场电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价格信号发展新能源和储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未来五年,新型储能技术将由“百花齐放”阶段过渡到“主流定型”阶段。

  我们预测,目前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或还有五年左右时间。在此之后,针对不同储能应用场景的几大技术路线将基本定型。

  在五年的窗口示范期内,我们需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其一是避免热失控及燃烧爆炸的本质安全控制技术,特别是电芯级别的本质安全;其二是以修复延寿技术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延长储能装备系统寿命,降低储能的度电成本;其三是与储能装备易回收设计相结合的绿色回收技术,支撑新型储能产业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

  我国储能行业应该勠力同心抢先占领世界储能技术标准经济市场的新高地。

  最近,中国储能装备的出口受到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主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国际变局,及早把握产业发展变革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外贸经济一直在持续演进: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材料出口,到本世纪初的产品出口,进而演化至目前的由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转变的阵痛期。未来,我们的出口应该向产业标准出口迈进。这是产业从落后发展到先进的一般历史规律。

  未来,我国储能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如何使产品出口模式升级到技术出口模式。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产业链企业高度重视 “产品服务国内市场,技术服务海外市场”的产业大变局,站在国际角度建设中国技术知识产权体系和“融合国际、对接未来”的产业标准体系,以促进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和世界的碳中和进程。

  (作者陈永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作者刘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