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决策部署,立足甘肃能源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电网互联互通等独特优势,以建优西北电网“总枢纽”、建强西电东送“主通道”、建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重基地”为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把甘肃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支撑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国网甘肃电力充分发挥甘肃风光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动风、光、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占比提升。截至目前,该公司服务并网新能源796万千瓦,电源总装机达到7617万千瓦,新能源装机4345万千瓦,占比超过57%,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3%,陇电外送21个省市。
国网甘肃电力持续优化电源构成,确立新能源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省间主干网架结构,按照“用好第一条,建设第二条,抓紧第三条,筹划第四条”的特高压发展思路,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动清洁能源总枢纽建设,支撑风电、抽蓄、光伏等产业加速壮大。
为助力甘肃省新能源消纳,国网甘肃电力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配合政府制订《国家新能源基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实施方案》,促请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新能源发展指导意见,加强对多元并网消纳机制的政策支撑,实现新增新能源布局与时序的不断优化。
10月11日,陇东基地直流配套一期330千伏送出工程进入铁塔组立阶段,该工程系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工程配套项目。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将推动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并有效缓解山东等中东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能源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国网甘肃电力创新“一口对外”接网服务新模式,为4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答复接入系统方案,提交申请的项目答复率100%,服务超过2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并网。该公司不断推动陇电外送各项工作和电网主网架转型升级,助力能源转型。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0月22日,随着最后一组基于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的无人机自主巡检导航定位成功测试,国网甘肃电力基于电力北斗技术的应用,从示范阶段全面进入到规模应用阶段。
今年,国网甘肃电力聚焦“西电东送”主干网架,选取8家地市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成功验证了电力北斗技术支撑电网业务应用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为全面实现电力北斗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如果把电网主网比作“主动脉”,连接千家万户的配电网则相当于“毛细血管”,直接关系“最后一公里”用电问题。近日,由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制订的清水现代智慧配电网试点建设方案已全部完成,预计年内开工建设。据了解,该工程投运后,可进一步提高县域供电可靠性,实现示范村分布式光伏信息全接入和智能管控。
国网甘肃电力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打造“数字陇电”大生态,构建广泛互联、数据驱动、精益敏捷、开放多元的数字电网和企业新形态,以数字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清洁能源有效消纳
电力外送是促进富余清洁能源有效消纳的重要途径。国网甘肃电力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利用大电网互联优势,将甘肃绿电输送到全国21个省市,能源优势正在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在今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国网甘肃电力积极采取措施助力亚运会清洁能源供应。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大力支持下,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协同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就绿电价格机制、交易方式等进行协商沟通,累计成交绿电0.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232吨。
国网甘肃电力大力完善市场建设机制,建立符合甘肃实际的电力交易市场。该公司根据供给和需求状况,持续优化电力市场机制,创新性开发现货交易平台和电力交易管理平台,构建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电力交易机制,促进新能源高效流通。
此外,国网甘肃电力积极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研发应用,加速新能源发电消纳和电化学储能建设,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我们持续缩短交易周期,在年度交易、月度交易的基础上,以‘周交易’为常态,向‘D+3’日分时段交易逐渐过渡。”甘肃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负责人介绍,日滚动交易全年不间断开市,满足了市场主体尤其是新能源和现货电力客户对更短周期、更高频率交易组织的需求,合同交易按照月前、月内两种方式组织,交易组织实现全年日滚动,为市场主体中长期合同灵活调整提供保障。
国网甘肃电力将紧扣“三抓三促”“提质提速”工作主线,践行新型电力系统方法论,在体制机制、关键技术、产业发展、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动源网荷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