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光伏行业寒冬,补贴难挡亏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4-08-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要公平不要补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呼吁。

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应邀发言时说,“总理,我们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对于她的建议,李克强称“很有启发”。

财政补贴多年来一直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消极影响也逐步显现。有企业从中受益,亏损可“补”为盈利,有部门从中作假,“违规”补贴现象严重。现如今,随着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补贴政策如约退出,没有延续,企业家所希望的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渐清晰。

“补贴王”多为国企

据同花顺(18.850, 0.00, 0.00%)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3日,共有193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报,其中获得政府补贴的公司有1350家,占比高达70%,补贴总额为716亿元。2012年共有1646家获得政府补贴,总额达到564亿元。2011年,补贴总额为470亿元,2010年,为400亿元。

可见,政府补贴上市公司的数额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递增,2013年创新高。

数据中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每年获得政府补贴的“大户”以国企为主,其中“中石油”连续三年成为A股“补贴王”。

2013年,中石油获政府补贴103亿元,2012年为94亿元,2011年为67亿元。中石油称,补助主要是政府对进口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按一定比例返还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微博]”也曾在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蝉联A股“补贴王”,分别获得补贴94.15亿元、51.61亿元、48.63亿元和503.42亿元。

根据统计,自2004年来,两家公司共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258.8亿元。其中,中石油获得补贴484.38亿元,中石化获得774.45亿元。

还有统计显示,从2013年财报看,政府补贴额最大的10家企业,有7家为国有控股企业。2012年,A股十大补贴王中,国企占8家。

政府补贴分多种形式

财政补贴一直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被使用,随着调控程度加深,财政补贴的规模逐渐增大,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展。

我国早的财政补贴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是仅有絮棉补贴一项。1978年后,补贴速度增长很快,1978年到1989年十多年间,国家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由136亿元增加到972亿元,增长了6倍多,平均每年递增19.6%,快于同期财政收入只增长1.5倍、年平均增长8.6%的速度。

从补贴的主体划分,我国财政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是对中央所属国企予以补贴,同时对一部分主要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销售价格低于购价或成本价的部分予以补贴。地方财政补贴主要对地方所属的国企予以补贴,也对一部分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低于购价的部分予以补贴。

从上市公司财报来看,政府补贴的主要形式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的非货币资产。

总体来看,我国政府补贴目前有几个方向,高新技术、节能减排、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等,比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即是政府希望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汽车、节能家电、节能灯均在列。

此外,有地方政府喜欢利用大笔资金补贴,吸引高科技企业落户,还有地方政府以补贴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目前各个地方政府高补贴吸引企业上新三板可以休矣。”

审计发现补贴问题严重

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诸如调节社会供求平衡,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但补贴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诸如政府长期对一些经济活动提供补贴,会造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削弱价格的经济调控功能,长期对企业进行补贴,则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除此之外,在补贴的实际落实中,还存在着“不可控”的灰色地带。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曾在报告中直陈要害,称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种类多、项目杂,参与分配部门多,由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畅,加之审核监管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比较严重。

据审计署统计,2013年,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违规补贴1261亿。

审计署此前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显示,2011年、2012年为空调、平板电视、电脑、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产品推广的专项资金分别为26亿、37亿元。审计中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8家知名家电企业涉嫌骗补金额近9000万元。

补药繁多 海润低迷依旧

光伏行业寒冬,补贴难挡亏损

海润光伏(8.90, 0.00, 0.00%)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公司前身江苏申龙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阴市申达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主营业务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单晶硅片、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多晶硅片,从事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等。

江苏省作为光伏产业的大省,在光伏产业上的补贴支出力度也不示弱。作为代表企业的海润光伏,仅仅按照其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金额分别高达1.75亿元、4.54亿元、3.84亿元。不难看出,在2011年、2012年,光伏行业最低迷的时候,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是最大的。

新京报记者统计在海润光伏2012年度财报中列明的补贴多有50种,其中新兴产业财政贴息资金1.5亿元,另有江阴市财政补贴、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能源节约利用款、首次超百亿企业奖励款、市技改投入贴息资金、企业成功上市后财政奖励、人才引进资金补贴、三年翻番若干奖励资金等。

然而,尽管有政府补贴扶持,市场疲软终究义无反顾地体现在了业绩上。同样是上述三年,海润光伏连年亏损。

输血难救 *ST超日破产

连亏两年无力扭转业绩颓势

超日太阳能于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由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主营业务包括太阳能材料、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灯具、电子电器生产、销售、安装,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承包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

相比于海润光伏,超日太阳能获得的补贴数字可能不算大,但从来自上海市、洛阳市等地方政府的补贴中,也不难看出政府扶持的态度。然而,2011年、2012年连亏两年的超日太阳能无力扭转业绩颓势,于2013年戴上ST的帽子。

今年3月,新京报曾报道称,2010年成功登陆中小板之时,超日太阳曾是光伏业的幸运儿。上市后的2011年,超日大幅扩张:一边向上游硅片生产领域延伸,一边在海外投资了44家光伏电站。不幸的是,超日的大幅扩张巧遇光伏寒冬,迅猛扩张的这一年恰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家曾经年入几十亿的公司没能筹到8000多万元的利息,从而引发震惊业界的“债务违约”。

最终,继曾经的光伏老大无锡尚德之后,超日太阳能也进入了破产重整之路,政府的扶持也没能让这个光伏业幸运儿的好运继续下去。

声音

我们不需要政府补贴,我们就希望公平,希望国家有更严格的行业标准限制,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刘永行于2014年7月总理座谈会

我们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于2014年7月总理座谈会

希望今后国家尽量减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这样一些刺激补贴政策,最终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于2013年4月总理座谈会上

中国经济转型刚开始时,国企遇到很多问题,得到大量政府补贴。现在不少国企在国内、国际市场已具有竞争力。所以没有理由再给它们补贴。

——经济学家林毅夫于博鳌论坛2013年年会

中国制定很多产业政策,给很多补贴,使很多企业学坏了,他就整天想办法申请政府补贴,并不真正的创新。

——经济学家张维迎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