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宿迁:抢占新型储能“风口” 培育发展新动能

作者:记者 张云 通讯员 谢淑雯 来源:速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16日上午,在宿豫区,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270亿元。其中,锌溴液流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可年产10GWh锌溴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该项目将成为全市储能产业发展的示范标杆之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需求空间迅速打开,储能产业成为无可争议的能源风口。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2023年,省发改委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足见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视。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宿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储能产业的发展。为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和机遇期,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底盘,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宿迁结合实际,于今年9月出台《宿迁市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积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根据《措施》安排,宿迁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尽快引建一批储能产业项目,初步建立储能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储能应用规模,从科技创新、推广应用、金融支撑等方面全力强化支持政策,将宿迁打造成在国内储能产业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

据介绍,《措施》重点支持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氢能等先进技术路线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流器、系统集成、建设运营、市场服务、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等重点领域。

近日,全球首套兆瓦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在宿迁投产,宣告了国内首家有机液流储能电池企业正式迈入大规模储能赛道。记者了解到,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不同于全钒、铁铬等液流电池使用强酸作为支持电解液,该技术使用中性NaCl水溶液作为支持电解液,产品更加安全环保、综合能效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宿迁时代储能全球首套兆瓦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投产是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引进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该产业加快发展的缩影。根据《措施》安排,未来我市在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引建上,将会在用地、用能、环保、金融等方面由各县区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重点支持。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要补链企业,对于当期设备投资超亿元的,将按照认定设备投资额给予10%补贴,单个企业最高2000万元。

《措施》指出,在支持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上,宿迁将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等,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分别给予补助,同时引导推动企业梯次利用。对属于关键环节清单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投入20%的奖补,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在提速提质上,对于销售收入达到一定层级、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境内A股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奖励。在金融支持上,将充分发挥相关基金引导作用,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为优质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在人才引培上,将围绕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团队,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分别给予“购房券”、生活补贴、项目资助、人才经费等政策支持。

据宿迁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海东介绍,本次出台的《措施》呈现出三大亮点,即政策针对性更强,以补链强链为原则,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在我市现行普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储能产业做了细致优化、突破上浮,使支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政策覆盖面更广,《措施》从储能产业上下游两个角度考虑,做到全产业链覆盖,从项目引建、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应用推广、人才培育等环节予以支持,做到全流程覆盖;政策操作性更强,各项奖补措施设置合理、标准明确,更加有利于企业理解及申报。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为保障储能政策落实的公平和公正,助推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相关部门将加强信息公开,制定储能政策申报指南,对申报条件和流程作更加详细说明,让企业了解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情况,增强企业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储能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社会各界对储能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实的公平和公正。

分享到:

关键字:液流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