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探寻祁连“风光”

作者:王琴 姚月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3-11-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翻开中华历史的扉页,陇原大地闪耀着文明的曙光。巍巍祁连的冰雪低眸注视着它脚下的路,古老的黄河在这里静静流淌,时间雕琢着这片土地。而如今,这柄镶嵌于中国西北大地的“如意”,在铁塔银线的映衬下,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这里,是首个落户湖南的特高压工程——±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始地。

今年夏天,我们从湖南出发,一路向西北疾驰,群山绿意渐退,一排排风力发电机整齐列阵、擎天而立,蔚为壮观;一排排光伏板像蓝色的海洋,波光粼粼,构成了西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甘肃,依托风光资源优势,以一条条飞架的银线,默默欢迎着我们。

炎炎烈日,电流奔涌。丰富的绿色能源沿着祁韶直流跨越2000多公里抵达湖南韶山,自2017年投运以来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超过1400亿千瓦时。来自甘肃的“风”和“光”,点亮潇湘大地,是湖南重要的电力保供“生命线”。

我们从张掖市区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平易河泄洪道缓缓驶入平山湖大峡谷。车辆在砾岩满地、高低不平的峡谷中穿行,烈日下,盐碱地泛出白色,像终年不化的冰雪。行至一个高坎处,车轮不小心陷入坎下,另一侧车轮悬空,司机师傅一脚将油门踩到底,却只听得马达空转的轰鸣声,车辆隐隐有侧翻之势。我们迅速跳车,一众人齐推车身才化解了危险。

顺着蜿蜒的道路行驶,车辆扬起了积在路面上的黄土和沙粒,穿过两侧逼仄的峡谷,驶入一片较为平整且没有植被的路段,视野渐渐开阔。±1100千伏吉泉线、±800千伏祁韶线、±800千伏天中线在峡谷并肩前行,蔚为壮观。

我们跟随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张掖输电运检中心线路运维人员巡检线路。运维人员操控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无人机管控后台的屏幕中,可见广袤的丹霞地貌沟壑纵横,起起伏伏的峁梁如大海波涛,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彩色“丝带”环绕其间,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叶片随风缓缓旋转,灵动壮美。

“这里一年只吹一场风,从年头吹到年尾,风力等级都在5级以上。”酒泉输电运检中心值班员告诉我们。南依祁连山,北接马鬃山,“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形使这里成为天然风道,加之地处西北内陆,靠近巴丹吉林沙漠,降雨稀少,极易遭受风害及沙尘灾害。今年5月1日,修订后的《甘肃省供用电条例》《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输电通道现状,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林草等有关部门和电网企业建立输电通道保护联合防控机制,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极目远眺,铁塔银线相牵,风机缓缓旋转,那是瓜州的方向,亦是祁韶直流起始的地方。

瓜州,号称“世界风库”。等风来,不如迎风去。穿越时空的瀚海,这片土地上演了御风战风的感人篇章。戈壁滩上一排排风机正高唱“大风歌”,令人不禁想到两千多年前边塞战场的争鸣鼓角。而今,林立的风机、矗立的铁塔、飞架的银线、蓝色的光伏板,奏响了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乐章。

在戈壁滩上行驶了7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位于瓜州河东乡的祁连换流站。在这里,平均年龄仅有29岁的年轻人,默默守护着西北戈壁滩上的“钢铁森林”。

“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站22名青年突击队队员和13名青年生产骨干,主动请缨,坚持驻站57天,保障祁绍直流安全稳定运行。”祁连换流站值班员回忆道。

炎炎烈日下,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他告诉我们,这里夏季极致炎热,冬季极致的寒冷。冬天巡检站内设备时,他们呼出的热气会瞬间在安全帽边沿结上冰霜。

日升月落,四季轮转。茫茫戈壁见证了供电员工同大自然抗争的飒爽风姿。

风举云飞,丛林般林立的风机在大漠深处神采奕奕;光影浮动,光伏板在戈壁荒滩璀璨耀眼。祁韶直流,正承载着源源不断的丝路“风光”,一路奔向潇湘大地。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