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规划与设计 返回

英国政府发布《英国电池战略》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双碳情报 发布时间:2023-11-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26日,英国政府发布《英国电池战略》(UK battery strategy,以下简称《战略》),旨在通过政府一系列举措,达到2030年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池供应链的目标,以支持经济繁荣和净零转型。

  1. 英国在电池领域的优势

  未来几十年,全球对电池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英国在电池领域具有以下优势:(1)创新:英国在电池研发(R&D)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全球作用,这得益于其坚实的研究基础,就工业电池的研究质量而言,英国位居世界第三;(2)初创企业:英国拥有领先的电动汽车(EV)电池初创生态系统,企业价值在欧洲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四;(3)汽车制造业:英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在欧洲位居第二,年营业额达7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314亿元),全国共有16.6万名员工。

  2. 基于“设计-制造-可持续”的方法框架

  为发挥英国在电池领域的优势,该《战略》以“设计-制造-可持续”(Design-Build-Sustain)方法为基础:

  (1)设计

  在英国世界领先的研究和创新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容量更大、价值更高的未来电池。继续支持整个电池价值链的创新;探索创新的融资机制,支持扩大规模;保持严格的电池安全和产品标准。

  (2)制造

  与英国国内产业和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确保英国电池制造供应链的弹性,以支持国内增长和出口市场。通过《汽车转型基金》(Automotive Transformation Fund)和《英国关键矿产战略》(UK 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的支持,加强英国供应链的韧性;在国际合作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新市场;继续支持能源密集型产业,加快电网连接速度;确保规划和许可改革行动有利于新兴电池行业。

  (3)可持续

  在相应的法规支持下,推动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到报废和回收)的投资,促进可持续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障电池行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与国际伙伴合作开展绿色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探索有利于发展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以激励对循环经济的投资。

  3. 英国政府将采取的具体举措

  英国政府将根据优先次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1)投资支持

  ① 在2026至2030年期间,为零排放车辆、电池及其供应链提供超过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80.4亿元)的新投资;

  ② 在电池供应链的应用和关键领域,为大规模/长期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支持;

  ③ 投资3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43亿元)促进英国电池产业化中心的设施开发,提高其在新化学材料和新兴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

  ④ 投资1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08亿元)建设先进材料电池产业化中心,以缩小实验室研究与商业生产之间的差距;

  ⑤ 投资11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931万元)开发电池价值链上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具技术、锂金属阳极和钠离子电池等未来技术、以及改进的回收技术。

  (2)机会与合作

  ① 探索推动领先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英国建立研发中心的机会;

  ② 通过与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DEFRA),以及地方政府合作,英国政府将尽快发布咨询和证据征集公告,重点关注提高电池收集率,并鼓励在所有电池类型和化学品报废管理方面采取最佳做法,DEFRA将与整个供应链合作,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监管;

  ③ 与产业界、Ofgem(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和网络公司合作,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连接程序,如战略投资、高效灵活的网络容量管理、以及适应性的连接流程。

  (3)金融机制与投资评估

  ① 探索新的金融机制,以支持电池行业的初创企业,包括通过政府种子基金进行公共/私募股权投资;

  ② 根据《国家安全与投资法》,逐案评估对电池制造业和其他能源行业的投资,创造一个既欢迎外国投资,又保护国家安全的环境。

  (4)国际标准

  ① 在谈判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时,扩大关键矿物贸易的市场准入,促进供应链的高国际标准;

  ② 通过论坛探索电池领域国际合作的各种方案,确保制定电池行业切实可行、集体采用的国际标准,并确保现有标准与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③ 在符合国家利益和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情况下,与贸易伙伴一起影响和采取关于再利用和回收的国际标准。

  (5)后续支持

  ① 确保制造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得到有力支持,与学术界和产业界密切合作,确定需求最大的领域,推广最佳实践,以建立包容性的人才储备;

  ② 继续召集电池战略工作组,就战略的实施、供应可靠性面临的新风险以及英国政府的机遇等提供建议。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