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度电成本低于0.1元!武汉吉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

作者:阿懿 来源:能源电力说 发布时间:2023-12-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武汉吉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兆储能”)天使轮融资,由五源资本独家投资,资金计划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和中试产线的建设。

  吉兆储能,是一家液态金属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于今年5月,目前已建成液态金属电池装配与测试平台,本轮融资将建设国内第一条液态金属电池中试产线,并交付南方电网等央企客户储能示范项目。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种电极和电解质全液态运行的新型电池,以液态金属和熔盐分别作为电极和电解质。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金属(如 Na)失去电子,被氧化进入电解质中,再经由电解质迁移至正极,进一步与从外电路传导至正极的电子结合,并与正极(如 Sb)发生合金化反应,形成 Na-Sb 合金;充电过程则与之相反。

图片

液态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示意图

图源:吉兆储能

  在工作温度下,正、负极和熔盐电解质均处于液态,三者由于密度的不同自动分层。独特的液-液界面,使液态金属电池的动力学传输特性极为优异,使其在高电流密度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能量效率运行。由于使用的是液态金属电极,消除了枝晶生长的问题,使得液态金属电池寿命及安全性能都很高,可以长期安全运行,预计电池寿命可以达到15-25年。

  液态金属电池具有储能成本低、容量易放大、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在储能应用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前景。据吉兆储能测算,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材料成本低、生产流程短,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可以做到低于0.1元每度,相比当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均有着显著优势。

  200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onald Sadoway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明了液态金属电池技术,并创立了Ambri公司,是最早布局液态金属电池的公司,该公司先后获得比尔盖茨、道达尔、日本能源基金、印度信实工业集团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吉兆储能首席科学家蒋凯教授,曾在Donald Sadoway教授团队研究工作多年,是液态金属电池的核心发明人之一,回国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继续该领域的研究,在液态金属电池领域拥有丰富的积累。

  吉兆储能CEO滕鑫表示,目前国内的高校、大型电力国央企也已经在开展液态金属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试点项目。国外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均已投入大量资金推动该技术应用发展,液态金属储能这一技术已经处于商业化的前夕。

  吉兆储能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在武汉市新能源研究院建成了液态金属电池研发平台。据滕鑫介绍,公司研发的液态金属电池产品各项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且“国内技术自成一套体系,材料体系和电池构型都选择了与Ambri不同的路线。”

  目前,吉兆储能公司已完成了从50Ah到600Ah级液态金属电池的设计与开发,布局了200Ah级、500Ah级和1000Ah级不同规格的电芯产品,正在开发新一代大容量电芯。公司已储备了南方电网等央企的多个液态金属储能示范项目,计划明后年产能完备后进行交付。

  吉兆储能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耕研发创新和供应链协同,加快推动液态金属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储能事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国内政策支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液态金属电池也被列入多个国家级新型储能重点政策,在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液态金属电池被列入“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在能源局、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研发液态金属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纳入集中攻关的储能技术。地方政策方面,北京在印发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在新型储能方面,提出突破液态金属储能等前瞻性技术,实现新型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和需求侧全场景推广应用。

  未来新型储能将继续以多技术路线并存的方式发展,各类储能技术路线围绕高安全性、低成本、高性能以及高环保性方向发展将成为大趋势。液态金属电池凭借其具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


分享到:

关键字:吉兆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