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网侧储能 返回

吉林省: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和《抢先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旨在抢占氢能产业新赛道,打造“中国北方氢谷”。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趋势,紧跟国内储能发展新步伐,抢先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

据《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吉林省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氢能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500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产值达到300亿元。

到2035年,吉林省的“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氢能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东北亚地区绿氢全产业链创新应用基地,建成“中国北方氢谷”。

《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显示,吉林省将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20万吨/年,氢能产业项目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实施氢基绿色能源应用工程,到2025年,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氢基绿色能源产能达100万吨;实施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工程,到2025年,全省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500辆;实施能源领域协同示范工程,到2025年,探索燃机掺氢、煤机掺氨试点示范,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到2025年,引进或培育3-4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生产企业。

吉林省明确提出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推进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发挥政府力量,鼓励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应化所、一汽集团等大校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推动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创新资源整合,建立更加协同高效的氢能产业创新体系。

吉林省将集中力量解决氢能领域卡脖子问题,力争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膜电极组件等高价值核心材料和零部件上尽快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推动“制、储、运、用”各环节关键技术持续迭代,为氢能产业发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氢能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体验氢能技术产品,提升社会对氢能利用的认可程度。

吉林省在《抢先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中提出,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趋势,紧跟国内储能发展新步伐,抢先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以试点促推广应用、以示范促深化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设施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系统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动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据介绍,吉林省2023年之前批复的存量新能源项目中要求配置的储能作为第一批集中式储能示范项目,总规模约30万千瓦/80万千瓦时。通过试点示范,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吉林省储能加快发展。

吉林省明确要结合“氢动吉林”行动,拓展氢(氨)储能等应用领域,重点试点示范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氨等更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推动多种储能技术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

自2023年起,吉林省新增新能源项目原则上按15%装机规模配置储能,充电时长2小时以上,鼓励采用集中共享方式。其中,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的容量比例和时长适度加大。

力争到“十四五”末,吉林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综合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