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美在电池供应链“使绊子”行不通

作者: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政府近日发布《通胀削减法案》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声称若美国产电动车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能享有税收抵免。该细则一出炉,便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美国选择在电池供应链上“使绊子”,将中国企业的产品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损人害己。这种自我封闭、排斥正当竞争的低劣手段,撼动不了中国在全球电动车电池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电动汽车被美国政府寄予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厚望。为争夺绿色产业发展优势,美国一面通过贸易保护手段,遏制打压他国企业;一面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实行歧视性补贴政策。然而美国政府用尽手段,却没能带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受此影响,不少美国车企纷纷调整生产计划。通用取消了到2024年中期生产4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福特则推迟了共计120亿美元针对电动车的投资。

无视产业规律,错判市场需求,是美国“电车梦”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制造成本本就相对较高,导致其售价居高不下,落后的基础设施更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近日,美国超过3000家汽车经销商签署联名信,呼吁政府叫停其激进的电动车发展计划。“现在大量滞销电动车停在我们的停车场,市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公开信中还列举了美国电动车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不稳定以及缺乏对电动车电池至关重要的矿物供应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执意将供应链相关经济议题政治化,人为设立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推高原材料成本,积压更多电动车库存,在销量的下坡路上越滑越远。据统计,中国企业占据全球过半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在部分电池材料方面的供应满足了高达90%的需求,这种规模经济使得美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生产环节脱离中国。美国媒体指出,政府正在“走钢丝”,新规或使有资格获得税收减免的电动车数量减少,反而背离美国汽车行业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转变的初衷。

美国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干扰生产要素流动的做法,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对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违背自由贸易市场规则、原则和规律的事情,就像用筛子建拦水坝,再怎么费力,水还是会穿过缝隙流向它该流向的地方。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