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固态电池 返回

清陶能源百亿级新能源储能项目“落子”郫都

作者:刘小莉 来源:天府郫都 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刚和前来谈合作的客户接洽完,成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朝凌便面带微笑向记者走来。

  今年2月,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清陶能源”)和郫都区签约,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在郫都建设15GWh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5月,首条设计产能1GWh的固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产线在郫都投产,这也是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未来,这里将为成都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从昆山到郫都,跨越近2000公里。这个百亿级项目缘何“落子”郫都?何朝凌向记者讲述了选择郫都背后的故事和企业安心在这里布局新能源储能产业的打算。

产业链成型

引来百亿级项目

  固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固体的新材料,去替代传统锂电池中的电解液部分,具有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三大核心技术优势,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

  清陶能源是一家专注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企业,被誉为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目前,清陶能源的固态锂电池已在新能源汽车、特种储能等领域实现应用,与多家主流车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早在2021年,清陶能源联合上汽集团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动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实车,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

  随着清陶能源对全国业务的布局,2022年6月,清陶能源与郫都展开投资洽谈达成了投资意向,开启投资郫都之路。“从公司本身来说,我们需要在西南地区这个大市场进行布局。对储能市场进行布局,我们认为,西南地区及西部地区是绿色能源、资源丰富的地方。”何朝凌畅谈起企业“落子”郫都背后的缘由。

  因此,成都与西南地区几个城市共同进入清陶能源的视野。“在西南地区,从工业各方面产业配套来说,成都是一个相对配套比较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年成都及周边在锂电池产业相关配套也是越来越完善。”何朝凌进一步补偿说道,“郫都又有它自身的优势,科教资源富集,汇聚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大中专院校20所,这里聚集了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同时,郫都区相关产业链配套也有很大的优势。”

“保姆式”服务

让企业安心发展

  据介绍,清陶能源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计划分两期在郫都区建设,构建新能源储能产业全国示范生态圈,打造国际新能源技术研发高地,达产后每年新增利税30亿元。项目一期工厂面积2万平方米,首条生产线设计产能1GWh,目前已建成投产。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二期占地约450亩,设计产能15GWh,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短短几个月时间,成都清陶的办公场地、配套公寓、厂区建设等都已解决,业务开展得也很顺利。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成都良好的政务、市场、人文环境等。”何朝凌介绍说,在整个过程中,郫都区政府在前期投资政策落地,包括在过程中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展现出非常高效的一面,这些务实的举措和行动给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何朝凌补充说道,“一期厂房从规划设计到投产,中间经历了疫情停工、春节放假,施工时间其实只有2个多月,在建设进度上是非常快的,这得益于也是郫都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在成都清陶一期,记者看到,生产线上机器运转不停,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为订单准时交付做准备,车间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而在明年,随着成都清陶“朋友圈”的扩大,一期产线将更加忙碌。

发展动力足

企业快速扩展“朋友圈”

  自清陶能源“落子”郫都以来,企业除了在郫都建设百亿级的固态电池储能生产基地,还将依托周边丰富的高校资源,建设固态电池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聚焦储能场景应用的产品开发中心。目前,各项工作正同步加速推进。

  “今年四季度,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拓展上,订单也陆续落地。一方面,我们和部分行业龙头及大的省市平台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在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展,为成都和郫都储能产业‘建圈强链’注入活力。”何朝凌透露。

  固态锂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成都清陶的到来可以说是对成都锂电池产业的补充,它的产业化也会给成都锂电池产业升级带来助力。何朝凌介绍说,“像我们现在,很多材料的供应商也是本地企业,包括公司现在做的系统产品,已经和很多本地企业达成合作,将形成产业集聚的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时下,锂电池产业进入新一轮的技术迭代期,电池企业乃至车企纷纷“抢跑”固态电池新赛道。将目光投向不远的未来,一个15GWh的清陶能源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将全面呈现,必将为成都和郫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