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氢燃料电池汽车跨区运营待提速

作者:杨梓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3-12-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规模正快速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亟需突破区域限制,进而推动其在更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

发展态势良好

  为大力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氢能领域利好政策不断。2021年8月,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上海和广东报送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同年12月,河南和河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相继获批,全国形成了“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

  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覆盖城市、物流、运输、工程、港口、园区等多元场景。与此同时,围绕五大城市群共41个城市,已形成相应的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涵盖“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正在加速。因此,我们选择将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放在中国。”现代汽车(中国)公关部部长吴雁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场景多元,除了车辆,还可以应用在轮船、轨道交通、无人机等领域。目前,我们正与广州市政府商谈,考虑将氢燃料电池安装在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上进行示范运用。”

以商用车为突破口

  相比其他新能源车型,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虽已扩大但整体保有量仍较低。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与其他新能源车型的比拼中,氢燃料电池汽车要脱颖而出,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寻找突破口。

  吴雁冰认为,新能源汽车中纯电、插电、增程式、燃料电池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在不同场景形成优势互补。“氢燃料电池汽车适合大载重、长距离运输,在此类应用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应通过商用车敲开市场,进而融入更多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商用车是公路碳排放大户。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燃料电池商用车是填补重载长距离运输要求的重要发展方向,“长距用氢”更是加速商用车领域用能转型、有效实现公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商用车虽然在中国的占比只有12%,但是碳排放大约占了45%至50%,其中重卡又占了很大比例。”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表示,重卡的主要应用场景是长距离运输、干线物流,氢能技术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

亟需打破区域隔阂

  虽有诸多利好政策支持,但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仍存瓶颈。“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还面临很多问题,导致氢燃料车辆使用成本偏高。同时,加氢不便导致规模效应无法显现。此外,储运加环节难题造成氢气价格高涨,导致车辆使用成本较高。”董长征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多在相对固定场景进行示范运行,因此更快打通氢燃料电池汽车跨区规模化运营尤为重要。“应该尽快讨论如何打通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的规模化运营,把五大区域连成一片,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董长征认为。

  吴雁冰认为,区域隔阂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共性问题,应打破相关的隔阂,让企业更游刃有余地融入市场。此外,目前一些加油站已经逐步转变为集加油、充电、加氢为一体的补能站,对于类似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都可以进一步加大投入。


分享到:

关键字:氢燃料电池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