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储能是“源网荷储”四端的重要一环,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在多元储能体系建设方面,以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抓手,以储能重点项目为支撑,积极推动抽蓄、电化学、光热及新型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创新示范,初步形成了涵盖多种应用场景的储能多元化发展格局。
10月10日,青海省、国家能源局共建青海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第三次协调推进会召开,强调要着力改善电源结构,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储能发展,打造产业集聚高地。进一步明确了储能发展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重大举措。
聚焦中心履行民主监督
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省政协将储能这个清洁能源产业中的关键性、前瞻性重要问题作为今年主席民主监督的主题,形成协商意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作参考。
针对本次监督调研活动,省政协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找得准、意见建议实、调研质量高,要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政协民主监督效力。
一场高效的民主监督一定离不开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承担本次民主监督活动的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具体方案,并于今年4月启动了调研活动,组织由相关专家学者、部分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组成调研组,走访有关部门(单位)企业15家,召开8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调研中,调研组根据实际采取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我省多元储能体系建设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还收集整理了有关储能的资料编印成了参阅材料,便于调研组成员更好掌握有关情况。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开好本次民主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省政协委员王超全程参与了调研组的调研,感慨道:“调研很扎实,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开门见山直奔问题,听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感觉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深入基层摸实情找症结
“黄河公司始终坚持发展清洁能源,拥有18座水电站,正在加快推进共和(多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划建设龙羊峡、茨哈峡等大型清洁能源调控枢纽。”
12月8日,视察组首先来到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国家电投光伏产业中心(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营调度中心),在这里,视察组一行听取了多元储能示范应用情况介绍。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建设情况怎么样?”在听取了企业的介绍后,视察组问道。
“正在积极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抽蓄项目3个。黄河公司‘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拟规划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共计10座,总容量为2150万千瓦,主要为丰收台抽蓄、茨哈储能等。目前,已委托编制了丰收台抽蓄、茨哈储能、纳子峡抽蓄等10座抽蓄电站初步分析报告,对已纳规需调整和新增纳规项目开发时序进行分析研判,积极争取项目开发权,全面开展拟规划抽蓄项目前期工作。”黄河公司副总经理董鹏介绍说。
随后,视察组走进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与企业有关负责人交谈,听取对我省多元储能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上午的时间,视察组走进企业观看视频短片、听取工作介绍、走进企业车间,认真看、仔细听、详细问,直观了解掌握了储能形态及示范应用和储能产业发展情况,认为,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储能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编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综合施策,推动储能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借助清洁能源先发优势,积极开展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和多元储能应用场景推广。高比例绿电优势和锂电、光伏等相关产业加快集聚,为我省抢占全国乃至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风口”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青海省把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发展摆到突出位置。我们省政协已连续四年聚焦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商资政,今年8月,承办了陕甘宁新青能源共同体——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四次联席会议,围绕‘加强五省区能源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绿电走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西北能源发展共同体’协商建言,就加快西北地区能源绿色发展开展广泛协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的履职根本所在,我们组织委员围绕多元储能体系建设开展深入的调研,形成了推动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玉龙说。
协商成果服务大局显作为
主席民主监督座谈会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多元储能体系建设,助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协商主题坦诚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真知灼见,协商氛围浓厚,成果丰硕。
“我省在抽水蓄能、太阳能储热、电化学储能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顶层设计,对比先进省份的发展速度,结合近期实地调研,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新型储能领域。青海的储能发展,更需兼顾大势与细节。”省政协常委、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侯洪波直击问题说道。他建议,要以运行规则和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配置新型储能,一方面,要落实电力运行“两个细则”中关于新能源的并网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层面建立储能产业激励机制。要实现电网侧储能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速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加大对于新型储能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
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省委主委王昆在发言时说,“当前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普遍处于实验示范阶段或商业化初期,商业模式及价格机制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应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助推储能行业健康发展,明确新型储能在新能源中的独立市场主体定位,制定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的技术标准、电压和单体容量等要求,鼓励开展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建设。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积极探索可推广的商业模式。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推动将我省新型储能发出的电力认定为“绿电”,作为主体参与碳汇市场,进一步发挥储能多重作用,弥补储能盈利能力的不足。
“构建多元储能体系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应建立和完善多元储能示范应用体系;建立多元储能价格疏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储能商业模式;建立和完善储能系统制造产业链,围绕产业“四地”打造锂电制造集聚区,依托“氢储能”模式推动氢能产业建设。结合青海电网特性,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依托分布式新能源等灵活多样发展电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在提高电力电量保障能力的同时为我省电网提供调峰调频服务。
省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青海分公司总经理杨永军认为,当前,促进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是推进多元化储能发展的关键。他建议,统筹规划布局,以电网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储能多元化发展纳入电网总体规划和新型能源体系中通盘考虑,合理规划储能布局和配置规模,发挥各类储能技术经济优势。重视运行效果,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储能设计标准和运行标准的完善。完善补偿机制,制定适应储能的市场价格机制,根据储能发展情况和技术路线制定合理的交易品种,体现“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合理配置储能,在储能投资回收机制尚未形成前,通过适当降低储能强制配置比例,确保企业投资获得合理回报,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海西优异的光照、风能资源,丰富的电力储能矿产,广袤的新能源建设用地储备,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清洁能源产业链,是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有力支撑。但海西缺乏调峰电源电力系统结构,制约产业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昂智介绍。结合海西实际,他建议,加快布局海西州基荷电源建设,明确电网侧储能项目接入费用计算原则,健全储能市场交易机制,尽快出台支持储能项目建设的政策,创新多类型储能、氢能新业态,加快健全完善储能配套机制和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省政协主席公保扎西主持主席民主监督座谈会时说,我省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任务被纳入《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予以明确,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短板和问题,急需各方面协同发力、共同研究解决。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紧紧围绕储能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打造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