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让“超级充电宝”助建新型能源体系

作者:李璟璐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3-12-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提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要任务,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其中之一。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正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国家电网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坚持发挥好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一是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煤炭方便远距离运输不同,水、风、光等资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负荷中心。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风、光等新能源,随着其大规模高比例接入,除了要保障它们“送得出去”,还要做到“消纳得了”,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这样一来,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累计建成“十九交十六直”35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约5.6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还将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服务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支撑和促进大型电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力争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送电量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50%以上。

二是汇聚科技创新之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优化运行提出更大挑战。电网企业作为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关键平台,亟须汇聚科技创新之力,强化前沿技术布局,保障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国家电网作了不少探索。江苏建成全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推广无人机自动巡检,从而使电网运维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湖南电网对全省2900余万客户进行精准“画像”,电力大数据的赋能让配网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准确感知,精准定位,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积极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让“超级充电宝”助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这个“超级充电宝”来配合常规电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目前,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类方式。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在河北,国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在装机容量、储能能力、地下厂房规模、地下洞室群规模方面创下4个“世界第一”,书写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史上的多个纪录;在安徽,国网安徽电力投资建设的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首次实现了我国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为解决长时间大规模电能存储提供了技术验证。

绿色发展,电力先行。国家电网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