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比亚迪推“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能否缓解车主补能焦虑?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车企也在为解决补能焦虑“绞尽脑汁”。

  12月22日,比亚迪汽车工程院副院长凌和平在一场技术沟通会上介绍,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比亚迪都推出了符合需求和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应对当下“大部分快充桩还是充得不够快”的问题,比亚迪推出了“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即左右各一个充电口,可以同时插枪充电以提升电流,让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

  凌和平说,目前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快充桩普及更广,“与其让用户去争夺极少数的超充桩,不如充分利用现有超过百万台的公共快充桩资源。”他以腾势N7举例,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可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针对目前几乎成了各大车企宣传中“标配”的800V高压充电技术,凌和平表示,比亚迪早在2015年已经研发出这一技术,“不宣传不代表我们没有”,比亚迪的海豹、宋L、腾势N7等车型其实都支持800V高压快充。他认为,行业竞相进入800V高电压平台赛道,但这并不值得大肆宣传,因为800V高电压平台其实并没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此外,他透露,比亚迪也已经突破了更高压的充电技术,并早已研发出了1200V的功率元器件。

  无论是比亚迪的“双枪超充技术”,还是风头正盛的800V高压充电技术,背后都是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补能焦虑。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今年7月初,国内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时17个月,新能源汽车增长空间巨大,伴随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和补能需求的不断扩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日前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指出,充电问题尤其是私家车充电问题迫在眉睫,在使用中,车主有很多痛点,例如充电平台不互通、充电APP功能不完善、充电车位被占用、充电桩损坏、实际电流不足等。

  在这一背景下,车企在充电赛道上的竞争也白热化。

  11月30日,宝马与奔驰宣布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根据协议,至2026年底将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11月28日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方面宣布,2024年底布局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11月20日,蔚来宣布旗下充电桩突破2万根。此外,特斯拉、小鹏、理想、极氪等车企都在积极铺设充电基础设施。

  不过,新能源车销量超500万辆的比亚迪却并没有选择大规模铺设充电桩,而是选择了通过“双枪超充”等技术手段来解决里程焦虑。凌和平对此表示,充电桩业务已有比较成熟的社会力量在运营,比亚迪还是希望聚焦在车辆本身上。

  长城证券研报表示,中国公共桩保有量从2017年的21.4万台增长至2022年的179.7万台;私人充电桩(随车配建)从2017年的23.18万台增长至2022年的341.20万台。截至2022年,车桩比为2.51:1,公共车桩比为7.29:1,这距离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提出的“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并且具有明显的公共充电桩不足的结构性问题。

  该机构认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需求仍有很大缺口,加之未来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市场面临繁荣的市场机遇。东吴证券则预测,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724亿元,公共车桩比逐年下降、私人桩随车配装率逐年提升。

  
分享到:

关键字:比亚迪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