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接入电网用户数超过5000万,调度用电最高负荷达1.32亿千瓦,其中接入1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用户负荷峰值达到1.1亿千瓦……面对省域如此大规模的电力安全保供和能源低碳转型双重挑战,国网江苏电力挖掘和激活用户侧调节资源,打造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江苏方案”的鲜明特色。
江苏有哪些优势项?
数据表明,近5年,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达到当年最高负荷95%以上的时间平均仅约35.6小时。而要“摆平”这小小的尖峰,传统的方法是新建“一年用不了几次”的新机组及配套电网设施,这显然会抬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成本,唤醒经济性更优的用户侧资源便成了首选。
●上世纪90年代
江苏开展了以提升能效为目标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
●进入21世纪后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力供求矛盾,江苏全面推广应用负荷管理系统,在用电负荷管控、开展需求响应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2022年4月
国网江苏电力在国内率先上线自主研发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2022年8月
省发改委授权国网江苏电力成立江苏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为系统运行提供了政策支持。
●2023年3月
系统共接入36万台负荷控制终端,在国内最早实现50千伏安以上容量客户负荷监测覆盖率100%,可控负荷规模达历史最高负荷的51%。
国网江苏电力配合政府编制负荷管理方案,2023年最大可用负荷资源容量达4018万千瓦、占历史最大负荷的31%;推动政府优化电价政策,取消原来的尖峰电价温度触发条件,改为每年7月至8月、12月至次年1月全月执行,精准引导企业错峰用电。
精细化管控水平见“功力”
在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上,国网江苏电力更见功力。
每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是一场硬仗,2023年6月25日,国网江苏电力便会同省发改委靠前组织开展全省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实战演习,有效检验了用户侧各环节的畅通度。
畅通度背后是更靠前的有的放矢。以往,化工企业受生产流程及安全因素影响,应邀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很小、灵活性较低。
立足实际问题,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对化工企业的用电负荷开展了集体摸排,首次在国内应用价格激励,组织500家化工企业将春季检修调整到了夏季用电高峰的7、8两月进行,提前让出用电负荷77万千瓦。对于夏季没安排检修的企业,引导至冬季或下年夏季用电高峰时进行。
空调负荷也是推高江苏夏季高峰用电负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2023年,江苏夏季空调负荷超过4800万千瓦,占全省总用电负荷的近40%,比2个三峡水电站全开的功率还高。
这些负荷可细分为工业空调、商业和公共机构空调以及居民空调三大类。工业空调因生产环境需要可调节潜力较小,居民空调是暑期孩子、老人的居家降温“神器”,需要充分保障,于是,江苏将具有负荷大、可调性较好特点的商业和公共机构空调作为电网调峰的优选对象。
空调负荷如何挖潜?国网江苏电力市场营销部市场营销处处长阮文骏算了一笔“账”:“夏季空调开启制冷时,温度设定每调高1℃,可省7%至10%的电。”
依托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和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国网江苏电力已实现对全省全量3.28万幢高压用电商业楼宇、2.8万座公共机构、4221万户居民节约电力和电量的100%监测。
成效如何?据统计,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的全省公共机构2023年夏季单日最大压降负荷达74.4万千瓦、节电率达24.9%,累计节约用电2.18亿千瓦时,总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48%。
打造多场景“车网互动”
压降企业、公共机构用电负荷,只是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注重开发的用户侧调节资源之一。
为了在江苏实现用户侧调节资源的充分挖潜,国网江苏电力设计了体系化的微能源网建设方案。在用户侧,聚合分布式光伏、充电负荷以及相对可调的制冷制热负荷资源,将时空不确定的源荷转化为潜在的调节资源池。特别是针对当前江苏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50万辆、充电负荷峰值超过120万千瓦的实际,把快速增长的充电负荷作为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的重要支撑。
目前,江苏已建成全国最全品类的用户侧柔性实时响应“资源池”,包括储能、充电桩、楼宇空调、数据中心等,引导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居民等参与负荷的削峰填谷。
国网江苏电力利用“看不见”的手,实现用户侧资源“物尽其用、聚沙成塔”。
在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打造的国内首个电力系统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内,新能源车通过具备V2G技术的充电桩可以放电“反哺”电网。该中心还通过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时采录并监测办公照明等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让示范中心变身为一座小型虚拟电厂,可一键顺控、高效灵活地参与电网需求响应。
2023年8月23日,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完成了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示范中心的反向充电试验,50台新能源车向电网送电近2000千瓦。
“我们还拓展需求响应资金来源,健全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尖峰电价政策,加速形成车网互动统一技术标准,打造多场景车网互动示范。”阮文骏表示。
大型虚拟电厂“报到”
大型虚拟电厂更显示资源优势。2023年8月25日,由国网江苏电力和国家电投集团在苏州市吴江区联合打造的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上线运行,聚合了总计约91万千瓦的用户侧源荷储资源。
“以往,分布式新能源场站站点多、发电量少,无法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智慧零碳电厂将分散的电力资源打包参与市场交易,实现国内首次接受电网调度直调调峰,中长期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绿电交易等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正不断丰富。”国电投零碳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宗林介绍。
目前智慧零碳电厂已具备参与电力调度机构短期辅助交易、省电力交易中心中长期辅助交易、省发改委需求侧响应三种交易的能力。后续将逐步推进现货市场和碳足迹认证服务,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电力辅助服务。
这个虚拟电厂具体如何运行?
“目前智慧零碳电厂的可调负荷约20万千瓦。根据用户类型不同,分为日前、小时级、分钟级、秒级响应,能根据电网不同使用场景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有效提升现有资源的运行效率。”国网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钱立军表示。
其实,虚拟电厂和V2G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商业模式。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主任李雪松说:“国网江苏电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虚拟电厂与常规电厂、储能等具备同等市场地位,打造虚拟电厂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多类典型业务场景。”
在江苏,“双碳”目标下,市场重要一极的用户侧作用正加速激活。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先行者之一,江苏用户侧调节资源的开发前景可期,将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