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月13日,清华大学联合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100MW/200MWh四象限功率调节系统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由陈维江院士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可为新能源消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高压直挂式储能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鉴定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中国科学院陈维江院士担任鉴定会主任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网联直流工程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及嘉宾出席鉴定会。
储能系统是提升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解决主动支撑能力不足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现有大容量储能系统采用分布式并联方案易产生谐波振荡、电能变换效率低、对电池管理系统要求高等问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直流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提出“四象限功率调节系统”。
该系统融合了储能及无功补偿的功能,可实现四象限运行,既能进行100MW的有功调节输出,又能进行高达140MVar的无功支撑,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惯量支撑;可在5ms内快速响应电网调度指令,并在百毫秒内实现有功0到100%调节,并使SOC均衡控制在5%以内。
四象限功率调节系统可快速响应电网调频调峰需求,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惯量支撑,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场站并网后的稳定性问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直流研究中心
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支撑交直流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1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曾嵘教授牵头成立了直流研究中心(简称中心)。
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优势科研力量,在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院)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院)组建了兼具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前瞻性技术创新能力、实用化产业发展能力的研究团队。团队围绕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从器件、设备和系统三个层面,开展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建设,致力于做直流电网的核心理念传播者、 理论与技术引领者、 标准与应用实践者, 为能源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中心已初步突破定制化电力电子器件、直流断路器、电压源换流器、电力电子变压器、系统级分析设计与控制保护等多项直流领域关键技术,可为电网及相关企业提供从前期规划设计、基础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到产品工程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目前,中心已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0余项,授权100余项;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在张北超高压直流电网、珠海三端直流配网工程、东莞交直流混合配网工程、苏州中低压直流配网工程等多个国家级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团队获得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科技创新大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IET 2021 E&T创新奖、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金奖和银奖。
中心将以创新性基础研究带动关键技术突破,以技术产业化推动工程应用;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和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培育特色化产业能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引领的直流学术与产业研究团队,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