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储能生存战:海外市场已现厮杀

作者:梅罗 狮子 来源:储能之音 发布时间:2024-01-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毫无疑问,2024年将是储能加速出海的一年。

  开年未满一月,国内头部储能企业已接连拿下2个海外大单。

  1月12日,西班牙Grenergy公司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为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智利OasisdeAtacama(阿塔卡马绿洲)4.1GWh储能项目采购首批电池储能系统;同日,海辰储能与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正式签署5GWh储能电池框架采购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海辰储能将基于自主研发的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产品,向Powin提供商定的储能容量。

  实际上,自2023年起,伴随着行业的骤然升温以及竞争压力的陡然增大,储能企业向外求索的计划已经开始提速。

  「储能之音」梳理头部储能企业海外签单情况后发现,目前,储能的海外战场已非阳光电源、比亚迪及华为等先行者的天下,后来者同样来势汹汹。2023年至今,储能企业海外签单规模已超百吉瓦时,新签单企业16家(海外签单详情见下)。

  储能企业之所以急于“向外求索”,原因在于,“向内求索”的路已逐渐行至瓶颈。对于如今的储能行业而言,出海早已不是“锦上添花”的附加题,而是关乎存亡的“必选题”。

  一方面,国内价格“内卷”不见消停。2023年第四季度,储能系统报价已刷新至0.638元/Wh的低价;储能电芯(LFP磷酸铁锂)最低报价也已突破0.5元/Wh,低至0.42元/Wh。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降价潮之下,智光储能总裁姜新宇曾指出,即便不算各类需要摊销的费用,2023上半年,系统集成商的毛利空间也已被压缩至7%。

  另一方面,企业扩产,过剩产能亟需出路。

  高工产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投资额超3000亿元,产能达到820GWh。2023年前8个月,100多家储能相关企业推出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1.5TWh。

  然而,即便在乐观的装机预期及足够长的市场消纳时间之下,国内市场仍难以消化上述新增产能。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0年,中国累计储能装机容量可达250GW/701GWh,几乎是2022年底水平的23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储能企业或将开启集体出海模式,但与此同时,同样可预见的是,中国企业出海也不会是一片坦途。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