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1500m³/年萃取法短流程生产钒电解液新技术示范线落地四川内江,已实现三个月连续稳定运行,其生产的钒电解液产品经企业检测,铁、铝、铬、钠等典型杂质含量远低于国标一级品水平。日前,产品通过多家钒电池企业的检测和试用,均满足企业要求。
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齐涛团队经过十余年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萃取法短流程低成本制备钒电解液新技术。该技术包括“预除杂-还原-萃取-除油”流程,以钒渣钠化焙烧浸出液为原料,创新性地提出“预除杂”协同“萃取”,实现钒与杂质的深度分离,制备出的钒电解液产品纯度高,经企业检测,杂质含量远低于国标一级品水平,其中铁≤20mg/L、铬≤5mg/L、钠≤10mg/L、钙≤5mg/L、铝≤5mg/L。整个过程均为液-液反应分离体系,省去了高纯V2O5的中间制备步骤,无氨氮废水排放,简化了工艺流程。经企业测算,运行以来,生产成本较传统生产工艺降低近30%。
2022年底,过程工程所与川威集团四川兴欣钒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科同创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推动新技术验证和1500m³/年短流程制备钒电解液示范线建设。2023年2月示范线正式开工建设,10月产出优质产品,并经四川伟力得、北京绿钒、大力电工等钒电池企业检测及试用。目前正筹备万吨级产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