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面对确定性更强的光储未来,天合储能开启全球储能“芯”征途。
2023年,储能行业经历了纷繁复杂的一年,身处其中的企业则经历着“冰与火”的淬炼。
首先,“内卷与过剩”成为业内关键词。无论电力、工商业还是户用储能,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无论是上游材料设备还是下游零部件和集成,都陷入了“内卷”。
在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下,众多企业卷价格、卷交期、卷本土服务……形成了“储能2023”的主基调。
一方面跨界者众,2023年新注册公司超7万家;另一方面退出者不在少数,企业盈利水平被压缩,面临现金流与裁员危机。
2023年,虽然历经阵痛,储能前景依然向好。中美欧陆续发布声明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中美欧印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实现光伏装机超预期增长,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储能需求正在兴起,全球光储大势正在形成。
储能“坡长雪厚”,但依旧路径曲折。高工产研(GGII)认为,全球储能市场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洗牌期,且未来1-2年仍将持续。
但推进至2024年,随着而来的增速减缓、产能过剩、利润压缩、市场分野、技术迭代、资本遇冷、安全事故等多重变局将使得企业加速分化。
面对充满着变数的“储能2023”,天合储能持续突进。一方面,天合储能不断拓宽光储耦合赛道,加强全球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天合储能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2023年这个关键节点,天合光能把战略愿景从原来的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升级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
面对更为复杂但光储确定性更强的2024年,天合储能将凭借持续的创新力、产品力、品牌力及服务力等综合实力,开启欧美、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等全球储能市场“新征途”。
产品矩阵“开路”
“2023”砥砺前行
复盘天合储能2023,创新、向上、求索成为其重要关键词。
2023年可以称得上是储能产业的关键年。“冰与火”交织的储能赛道,价格战、劣币驱除良币、内卷让众多企业承压。
面对“复杂的2023年”,天合坚守自己的打法。在产品迭代方面,天合秉承光伏领域由来已久的“创新力”,在储能领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首先,在电芯研发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电芯水准可达到头部产商水准。天合芯先后通过了美国UL、IEC和UN等诸多国际安全标准和车规级电芯测试认证,包括针刺、挤压等各种物理极限测试。
而在高温电池的研发方面,天合储能亦是行业内率先开启了此类电池的研究。目前为止,仅宁德时代、天合储能两家企业在前瞻布局高温电池。未来,或将带来储能领域新的发展思路。
基于光伏领域创新基因的传承,天合在储能领域持续开拓,先后在大储、工商储领域形成拳头产品。
不久前,天合储能的先进储能产品研究院暨目击实验室在常州总部成功揭牌,先后取得CNAS、UL、CQC及TÜV南德多方目击实验室认证资质,这将进一步为天合储能从电芯到系统产品的开发验证、生产质量、工艺改进等提供平台,支撑储能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可靠运行。
在工商储领域,天合储能新一代工商业储能一体机Potentia蓝海 ,采用车规级A级优+高转化率效率电芯(RTE 95%),循环寿命突破12000cls@ 70% SOH;15年产品年限内预计生命周期内,可提高50%以上经济效益。
在大储领域,天合储能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采用自研自产且首年容量零衰减的314Ah储能专用电芯,电芯循环寿命可超12000次,能量效率高达95%,提升整体投资经济性的同时降低后期场站建设、维护运营等成本;同时搭载创新式Pack Plus技术,“背靠背”创新紧凑设计减少空间冗余,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
基于大储、工商储产品不断创新迭代能力,天合储能在2023关键节点砥砺前行。
减少同质化竞争
构建独有竞争力
在储能行业走向内卷的同时,产品尤其是设备陷入同质化发展。据此,天合储能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打造具备竞争力电芯能力,是天合储能差异化打法之一。
从成本占比最高的电芯出发,天合储能破解了电池寿命衰减的975密码,即电芯循环衰减中的97.5%为不可逆损失,而这些损失当中又有97.5%来自活性锂损失,以“三减一补一智造“的创新技术自研天合芯,已实现12000次循环寿命的突破,具备储能市场核心竞争优势。
业界人士称,基于电芯能力构建,高温电池或将成为天合储能的重要“桥头堡”。
而天合并不满足于此。天合储能坚持“预防为主,精准定位、快速隔离”的防护理念,实现储能从芯到系统的全面升级。
比如,构建AI智能电芯监测,通过大数据数字智能分析电芯充放电特征曲线,精准识别系统中异常电芯,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另外设计Pack级消防,避免整个系统级别的灾害发生,多维度实现储能系统整体安全性保障。
因此,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依托全栈自研的建设能力及成熟稳定的交付能力,天合储能构筑灵活降本优势,也给了其更多创新空间。
天合储能新一代工商业储能一体机Potentia蓝海适配当下台区配储需求,并全面接入天合智慧云平台,实现多端数字化能量管理,持续护航储能系统的长效运行。
天合储能技术人员介绍,于台区储能范围内,这一款产品将打破软硬件兼容壁垒,满足多端联控、远程升级、自动调节的运营需求,打造APP端-WEB端-云平台的自洽管理循环,率先实现软件+硬件深度耦合。
猛攻大储
布局全球光储未来
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在接受高工储能采访时表示,“大储今后的方向一定是跟光伏、光储发电、光储一体耦合的应用方式,其市场前景非常广。天合储能产品现在覆盖了大储、工商储、户储等核心领域,但现阶段在储能领域还是专注于大储,未来可能会占业务量的90%。”
深究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储能可以破解电网消纳压力和突破光伏装机瓶颈,构建光储协同的新能源装机模式可以打开市场天花板,光储融合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新能源、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2023年尽管内卷,但是技术方面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个阶段不再是比拼企业单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品牌、产品、战略等综合维度的比拼。
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方面,天合储能以“天合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储能产品经济性和安全性两大痛点,实现技术突破,不断推动储能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光储融合的基因优势,通过高效组件、跟踪支架、储能系统组合效用,提供新一代光储电站解决方案。
天合并非完全没有“焦虑”。尽管在确定天合芯自研的核心战略后,天合储能做到了全栈自研,从电芯到PCS到系统集成。那么如何延长产品竞争寿命,全面布局全球光储未来?
天合储能称,全面推出12000次循环的储能天合芯,未来要达到15,000次甚至18,000次,我们的目标是把储能也做到30年以上的寿命,和光伏的寿命能够同步,实现光储的协同发展,向着电力平价、碳中和的方向加速迈进。
而储能领域未来的比拼除了硬件外,突出的软件能力也逐渐成为“刚需”。天合储能随即确定了电化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数字化“三脚架一样”的支撑能力,并不断据此做加法。
在软硬件全面升级后,天合已经构建210+N高效组件、跟踪支架优化升级、储能解决方案三大解决方案,可实现光储电站从被动到主动,形成进击全球光储耦合市场的“重要基础”。
长期主义“兜底”
引领光储耦合时代
做终端储能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商,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尤其面对行业内卷,应该如何穿越周期?
这一直天合储能思考的重要难题之一。面对内卷的赛道,天合储能结合光伏领域的发展经验,“长期主义”是其选择的不二法宝,也是其一直以来进击光储耦合市场的“核心”。
天合光能作为业内唯一一家连续7年荣登BNEF可融资性榜首的光伏企业。而天合储能也于近期位列BNEF“2023全球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前五,并随后位列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Tier 1名单。据分析,这也是其加速进击全球光储市场“重要背书”。
事实上,在光伏客户渠道的支撑下,天合储能客户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洲、欧美的多个国家及地区,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天合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发储”兼并,还通过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手段,做到“交付一体化、生产可视化、复杂简单化”,成为光储耦合解决方案的“样本”。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天合储能全面布局上下游垂直化产业链,在常州、滁州、大丰设立生产基地,以严格的生产管控体系、精益管理能力与数字化管理体系为建设智能化工厂打下坚实基础。滁州超级工厂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储能制造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天合储能产业链的全面数智化升级。
2024开局,天合储能将基于光储耦合市场持续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全方位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实力、打造全方位服务能力、构建更为全面的光储整体解决方案,全力以赴,引领光储耦合时代。
诚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所称,光伏与储能相结合,可构建稳定可调的光储一体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天合光能等带头推动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希望能够加速多领域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光储融合协同发展,共建“四链融合”的光储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