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月21日-22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87.7GWh,同比增长31.6%,持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了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
二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分别达到300Wh/kg和190Wh/kg以上,在性能、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模组电池包、电磁底盘一体化等新型成组技术不断涌现,低温环境自加热、热扩散安全管理等创新技术也加速突破应用。
三是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建成了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体系,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技术生态逐步完善。截至到去年11月,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万多个。
“相较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较强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郭守刚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续驶里程、使用条件等需求的持续增强,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就当前全固态电池的研究现状,郭守刚认为,整体看,全固态电池在固态电解质材料、固固界面接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急需产学研各方、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记者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