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在纳米储能赛道持续发力,徐林研制出超细纳米线电解质材料

作者:记者汪洋 通讯员谢小琴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用纳米线作为核心材料,徐林和导师于2010年做成全球首个单根纳米线固态锂电池,实现了单根纳米线储能芯片从0到1的突破。多年来,徐林在纳米线固态锂电池领域孜孜攻关,近期又研制出超细纳米线电解质材料,让固态锂电池的界面稳定性达到极致效果。

17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见到徐林教授。今年38岁的他研究纳米线固态电池已近20年了。2004年,18岁的徐林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一时便对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跟着导师麦立强教授进实验室做项目。

纳米即毫微米,其直径仅为头发丝的万分之一。用纳米材料制作的成品,其外观看起来如同一堆粉末,但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一百万倍,就能看到一根根细线状的材料排列在一起。

徐林从事的纳米材料固态电池研究,可以弄清楚电池容量衰减的规律,并将其规律应用于电池的生产中,减缓电池衰减,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相比液态电池,纳米线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更高。

“已有多家锂电池企业用到了我们的技术。”徐林告诉记者,手机和汽车安装上这些电池之后,不需要频繁充电,就能实现长时间待机,而且安全性更高,降低了电池爆炸起火等安全性事故。

面对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徐林在纳米储能这条赛道上持续发力。最近,徐林团队成功制成了直径仅为1纳米的纳米线固态锂电池复合材料。这种超细纳米线相较之前的纳米材料,柔韧性更好,能让固态电池的界面更加稳定。

“武汉人才济济,在这里从事纳米技术和材料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基础和积淀。”作为导师,徐林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回首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历程,他更注重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发现和培养人才,引导学生提出原创性思路。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励。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