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返回

61.4%: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提升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作者:邱燕超 冯聪聪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4-01-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刚指出,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1-12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在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达到70.8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16年不到17%上升到2023年超过61%,市场机制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市场机制助力电力保供应、促转型成效显现。在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关键时期,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省间电力支援、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全年挖掘系统调节能力超1.17亿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1200亿千瓦时。

  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电力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化电量比重超90%,稳定了总体市场规模和交易价格。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相继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实现全区域结算试运行,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正式启动。跨省跨区中长期市场平稳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调剂余缺,对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刘刚指出,一些地方存在不当干预市场行为,同时各层次电力市场衔接还不顺畅。

  对此,国家能源局将持续统筹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制度,推动辅助服务费用由主要在发电侧分担,逐步向用户侧合理疏导。进一步推进省级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各地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融合发展,推动具备条件的省份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发挥区域电力市场对省间电力协同互济和促进新能源跨省消纳的积极作用。同时,强化电力市场监管,严肃查处电网公平开放、新能源等电源接入、电力交易调度、供电服务保障、用电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